2016年10月9日星期日

【63】发发牢骚好吗?

初执教时,我和几位同事住在一起。闲时聊天,话题都围绕着工作,不过大多数时候是怨声载道。不是上司如何如何,就是同事那样那样,再不然就是学生这般这般,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习惯。跟着下来,就是寻找平衡方法,或是游山玩水,或是玩牌打麻将。

所幸还有几分慧根,察觉这样的生活太过行尸走肉,没有意义。于是告诉自己我得改——不再无病呻吟,而且更加投入工作,用行动平衡自己。数十年下来也就成了习惯。人家说这是散发正能量,我说这不过是常态。

人家说情绪总要找个缺口才能平衡,我不反对,但我不苟同要宣泄才能平衡。哭加哭还是哭,当大伙儿都哭时,就要有人笑,撑着个场面,才有化解悲伤的可能。

劝过一些学生不要习惯于埋怨,他们却反驳:我已经很苦了,难道连仅有的发泄权利也要剥夺?对于情绪化的言语,我只能保持沉默。

我并非要剥夺他人发泄的权利。我只是觉得这样的发泄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助长自己内心的不平衡。朱德庸画过一副四格漫画,主角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仿佛全世界都亏欠他。第三幅图难得静止下来,第四幅图却高举双臂:“我抗议没有东西让我埋怨!”

如果找个知己倾诉,那还好;现在网络普及,有人竟然选择上网诉苦。你发泄完了,感觉松了一口气,可是被你提及的人,却可能不会跟你罢休,闹个没完没了;又或是被别有居心者发现,如获至宝加以渲染,结果引发了另一个大课题,你却成了始作俑者。

我的一名学生受了委屈,在脸书上发牢骚,结果被转载报端。不公平的待遇见报了,事件并没有引起关注,倒是掀起另一场小风波。本来的小事情,却反而因此滚大,使他更加难平衡。发泄是没错的,但把他人也卷入其中,而且公开发表,只会让自己招感更多苦恼,何必?

多付出,少计较,以行动化解不平,处处都是蓝天;边做边骂,想要以宣泄来填补不平,就常要面对反弹,叫你应接不暇。生命有限,时间珍贵,妥善的利用吧!

《星洲日报·东海岸》09/10/2016

2 条评论:

  1. 是的,发泄的力量,反弹的力量更大,这个原理,该订在心里。谢谢讲师。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