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把阅读当手段,识字才是目的,所以任何文章都用相同的方式教。具体的流程是找生字新词——教会书写和应用新词——理解课文。
现在,我们把阅读当目的,识字是手段。阅读就不能停留在理解,还要进一步诠释文章的内涵。流程是先初步理解,后深究。初步理解是引导读者进入课文,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深究则要进一步解读文章,解决“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依据个别文章,可能是探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也可能探讨文章是怎样表达特定的想法。
要较好地诠释一篇文章,还得先判断有关文章属于什么文体。有些文体写实,有些却是虚写;玫瑰在诗歌中内涵丰富,但在记叙文中却实指一种花。
专家说:“研究文体特征,目的是要我们阅读时遵循文体法则。这些文体法则并非束缚阅读的框框,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规范,为自觉阅读所必需。”①这是很值得参考的说法。判断错误,就要出现悖体的现象,难以真正从文章中获取养分了。
以大家熟悉的“愚公移山”为例。如果判断它是记叙文,我们就会注重教学生把握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深究时再用逻辑思维来判断事情的可能性,甚至去探讨其他可以解决道路被阻的方法。如果把它判为小说,深究时还要探讨人物的形象,辨析愚公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著名作家席慕容的解读方式就很值得商榷,她认为“愚公移山很可怕,应当移出教科书”②。
但若把它判为寓言,则另有重点教学。
寓言是带出生活哲理的小故事,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常有夸张的成分。和记叙文或小说不一样的是,它的故事只是截断面,并不完整,所以不适合用来辨析人物性格特征,也不以故事的逻辑为依据。重要的是要能够理解故事带出的寓意,以及它寓示些什么。
愚公移山要突出的是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以此转移到现实生活,这种精神给我们怎样的一种启发?这才符合寓言的奥秘。
注:
① 曾祥芹《文体阅读谈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页219。另,给大家介绍一些文体教学的参考书:
(a)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b)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c)薛法根《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d)薛法根《文本分类教学——文学作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e)汪潮《不同文体教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f)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② 参阅同名新闻报道。
《星洲日报·东海岸》31/01/202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