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帝王一姓相传的旧观念,抨击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和腐败政治,力主改革。可是,他的政途并不顺利,迟至38岁才中进士,虽然先后出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职,却都是小官闲职,不受重用。10年后他辞官回乡讲学,3年后去世。
退隐期间,龚自珍写过一篇短文《病梅馆记》,颇为后世所器重。全文不到三百字,摘录如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这篇文章多定格为政论小品文,属于托物言志之篇。一般评论是:“作者采用含蓄隐晦的笔法,托物喻人,通过植梅这样的生活琐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扼杀摧残人才的罪行。”
可是我们看龚自珍的生平与毕生奋斗的事业,他的思想要丰富得多。他曾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结成宣南诗社,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对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梁启超这样评介他:“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 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所以赞龚自珍是“近世思想自由之响导”,“能为现今思想界之放光明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可见,把《病梅馆记》定位为政治小品是缩小了本文的价值。
如果我们从教育的角度看待此文,也会深受启发。文中提到的“文人画士”是摧毁梅花,让梅不能自然生长的始作俑者。他们的一句评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影响了群众的审美观,使卖梅花的商人“夭梅病梅”,争相“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目的就是“求重价”。结果造成“江浙之梅皆病“,揭示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是何其大!
教育工作者如果盲目听从权威,非自觉式地相信指示,不也是“夭梅”的凶手么?以一个审美标准来统一看法,大家争相追逐“达标”,岂不让天下之“梅”畸形成长?
龚自珍文中提出“解放“梅花的具体解救方案,那就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不要以自己的审美标准,预设一个方框,钳制“梅”的正常生长。让“梅”回到大地,解除系缚他们的绳索,才是正道。
教育岂不也是如此?不明就里者,往往好心做了坏事。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08/12/2013
这么说,过去的九年我兮不是在好心做坏事!OMG,我是坏人!哈哈哈 ^_^
回复删除看来您很享受……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