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

【229】为什么学甲骨文

华小教甲骨文?没有。甲骨文的辨识是大学问,只有通古文字的人堪学习。更何况殷墟出土的文字,尚未进入“书同文”时期,一字多形在所难免,若非专家恐难辨识,怎么可能叫小学生学习?

华小课本是否出现甲骨文?有。两种情况下会出现,一是识字教学时,二是知识性的课文,如说明文字演变过程①,或说明汉字的特色②的文章。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字的形、音、义紧密结合。华小要求学生认识约2500个汉字,若不掌握识字规律,死记硬背是学不来的。掌握规律可以举一反三,识字量远超所规定的。例如学了形声字,知道汉字有形旁声旁,那么会“氧”后便知道凡气体都用气字头,见到氮、氟、氯、氦……虽不认识,却可望文生义。

识字教学要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止知道一个字的意思,还尽量做到知道其原因。历来很多专家在探讨不同的识字教学法,以掌握汉字构字的规律。以前有“溯源追本法”,也就是对一些特定的汉字找源头,从造字法来理解字义。这种方法后来开展出更为专精的“字理识字法”。

例如兔字,为什么第五笔要先写横,关了门才撇出来?如果看回篆体(https://www.zdic.net/hans/%E5%85%94),原来象形字画的是兔子的前腿,从身体长出。又如父字,《说文》解释是“从又举杖”,意思是手拿着杖,象征父权。篆体勉强看得出,甲骨文则更明显(https://www.zdic.net/hans/%E7%88%B6)③。

汉字数千年来虽经多次字体的演变,但却一脉相承。溯源追本是为了培养自觉识字。小学生不是学甲骨文,是看甲骨文识字。

曾有人主张文字演变最终必然走向表音,所以倡导汉字罗马化。赵元任先生的同音字文章如“施氏食狮史”④等,虽然是游戏文字,现实中不会这样写文章,但此例却可以作为汉字罗马化的不可行的参考。倘若当年汉字罗马化成功,我们今天就不需再溯源追本了,小学生学汉语也不必再辛苦学汉字,qingsong xue hanyu就好。

所幸“倘若”没有兑现,汉字保存下来了。

注:
① 例如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收录《我爱你汉字》
http://www.ruiwen.com/jiaocai/yuwen/renjiaoban/wunianjishangce/shangce89.html
② 例如马来西亚马文化版小学华文课本三年级第九单元收录《图画文字——甲骨文》
https://www.dropbox.com/s/c48atr8g1g9qp5i/%E5%9B%BE%E7%94%BB%E6%96%87%E5%AD%97.pptx?dl=0
③ 网上词典汉典(https://www.zdic.net/)是个很好的参考资源,所列的“字源字形”很有参考价值。
④ 原文:“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百度认为赵元任本意不是如此,他并不是希望用这个例子来证明汉字拼音化带来的荒谬。其实,正好相反,‘一般认为’的观点违背了赵元任本来的意思,或也是可以说作者找了一个非常失败的例子。(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D%E6%B0%8F%E9%A3%9F%E7%8B%AE%E5%8F%B2)不过,也有不同的看法,维基百科收录两种看法,包括美文网的文章《施氏食狮史》——原文、翻译、出处(https://www.wenjiwu.com/doc/hvgani.html)

《星洲日报·东海岸》22/12/2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