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主张①。
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②
虽然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不过便于理解,我们还是会划分二者:“知”是虚的,要通过“行”来落实;就因为“行”,所以可验证自己的“知”,使知更为完整。
何以要提出这个主张?王阳明说:“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一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近代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本名文濬,因欣赏“知行合一”的说法,故改名行知④,并据此推广他的教育主张。
我认同教育不是“做就对了”的事业,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⑤。历来专家所提的教育理论,我们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要“懵懵懂懂任意去做”。这个说法是对前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说。
教育也不是“知道就好了”的事业,不是因为你把握多少新的教育主张、教学理论,能言善道就好。没有躬行实践,这些理论也只会让自己“茫茫荡荡”不感踏实。这是偏向教育官员而说,当然也包括我们师范讲师。
回顾我的教学生涯,很感谢命运的安排,让我一直朝向“知行合一”的道路。初执教时,对教育理论不甚了了,因为大学提供的教育文凭课程时间过于仓促,半年就完成。中学教学四年,靠的还真是“做就对了”的蛮劲。
进入师范学院,面对五花八门的教育理论,仿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方觉自己对教育依然多有不解,实属门外汉一个。亡羊补牢未为晚,恶补一番还是跟得上。此外,培训师资也不能只是空谈理论,还得实践,要不然师范生难以接受我们的“指导”,会认为我们只是“讲”师,但懂理论上的正确而已。因此我们也要沾湿双脚,和实习生一起下水,示范教学。最初我不便在学生实习时参与教学,怕违反职业守则,挫败实习生的士气;后来找到“公开课”一法,才可以和学生一道钻研课例,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就这样一步一脚印,不知不觉也走了二三十年,希望可以影响后来者注重教育的“知行合一”,不要“懵懵懂懂”,也不要“茫茫荡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