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所好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65】观音称号没不妥
›
已故达摩难陀长老在一次开示中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基础深厚,可以把许多外来文化转变为自己的。就连观世音菩萨也要因为他们的皇帝而改名,成了中国人信仰的神明之一。”长老说的改名是指把“观世音菩萨”称为“观音菩萨”。至于说为皇帝而改名,应该是有人告诉长老,中国人为...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64】每下愈况还是每况愈下
›
“每下愈况”与“每况愈下”这两个成语经常引起混淆。 这两个成语都收录在《汉语大词典》,在“每下愈况”条目下的解释是“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实情况”,而在“每况愈下”条目下则作“本作‘每下愈况’,后多作‘每况愈下’,谓情况越来越坏”。 “每况愈下”是不是从“每下...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
【63】朝三暮四与朝秦暮楚
›
翻开成语词典,“朝三暮四”的解释是:“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其实,这个解释与它的原意是大相径庭的。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带有欺诈诳骗的意思。《庄子•齐物论》载有这么一个小故事:“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
【62】成语意义的演变
›
《庄子》一书给后世留下了不少成语,例如《养生主》一章便给我们提供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薪尽火传”等常用的成语。现代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喜欢用今人的语文学习习惯看待古文,所以在分析《养生主》时,竟然说庄子在文章中引用成语,孰不知庄子始是原创人。 ...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61】 岂可尽信他人的赏析
›
戴震的“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给我们开启阅读古文的指示——读古文不可以只看他人的分析,还得从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出版了好多赏析古文的书籍,如《诗经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等等,读者一时趋之若鹜,中学与大专老师尤其...
‹
›
主页
查看网络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