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所好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127】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
《史记》最后一卷(130)是《太史公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司马迁先介绍了他的家世背景。有趣的是,对于他父亲的生平,司马迁只是这样写:“(司马)喜生谈,谈为太史公。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126】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

›
小学三年级有篇课文这样写: “从前,有个名叫文同的画家,他十分爱竹,经常画竹。为了加深对竹的认识,他在院子里种了许多竹。不管是在烈日当空或是寒冷无比的日子里,他都细心照顾竹子,并耐心观察它们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日子一久,他不看竹子,也能把竹画得和真的一样。朋友称赞道:‘文同...
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

【125】关大王单刀赴会

›
鲁肃讨荆州,邀约关羽见面;关羽只身赴会,一把单刀威风凛凛,在不堕刘备威望的情况下,不但保住荆州,还折了鲁肃的士气,胜利归来。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奇怪的是,这段威风事迹,在《三国志》中却只见于鲁肃传,关羽传只字不提。史家不会开玩笑地在传记中记一个人的糗事吧? 《三...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124】避讳还真累人

›
《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有老师看了就直接对学生说,陶渊明,另外也作陶深明,他本名元亮。从表面上看,这位老师的说法并没有错,而且是根据正史材料说话。可是,这偏偏是错误的。 比《南史》较早的《宋书》如此记载:“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南...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123】尊重彼此的差异

›
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莫砺锋教授在评述中西文化的异同时,有一番精辟的言论: “由于我们一向提倡宽容精神,一向把文化看得比血缘更为重要,所以中华文化具有比较强烈的包容性。中国历史上虽然发生过很多民族冲突,但其最后结果往往是文化融合而不是种族灭绝。” 这是历史事实,无可辩驳。...
‹
›
主页
查看网络版本

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黄先炳
不能投身大学执教,只好在虚拟世界自我满足
查看我的完整个人资料
由 Blogger 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