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星期日

【295】我们输不起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既然是一种母语教育,就应该有不同于外语教育的自己的特点,而这一点恰恰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的。”又说:“(母语教育)应该改变目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于繁琐、学生负担过重的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说:“我们现在语文教学,一二年级还是强调识字为主。……先识字、后阅读、再写话或者写短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我认为不是母语教学,是第二语言英语教学。”老先生还亲自到甘肃成县去带领教师从事教改。

其实,中国有好些教师都倡议语文教学改革,不但说,也在做。即使是官方,也不断在调整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法,以期更好地传承汉语文化。但,彼邦教育不管怎么变,中文始终是他们的普通语言,依然为数亿人所必学。

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输不起。如果华文不再成为族人的首选语言,民族教育将彻底溃败,难有回头路可走。

不要把先贤辛苦建立起来的母语教育体系当成是理所当然。如果我们的教育持续开放,多一些可竞争的学府,也许华小、独中都要面对生源的短缺。如果作为华教堡垒的华小不再是使用母语学习的场所,只是一个学习华文的地方,我们的华教前景也堪虞。

除了劝导华社,我们还得从根本处着手,即提高母语教育的素质,让它真正利惠学子,有效培养才俊。我相信和我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不过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执着于旧理论的人可能更多。这还不包括那些认为语文教育就该读“弟弟来,来拍球”,写作文就是“书包的自述”的“冻龄”人士。

公说公有理之外还是要有公理的,最好的测量指标还是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如果学生只是在威迫利诱中选择了修读华文,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爱华文,认同华文是绝对值得学习的。因此,我们该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母语对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媒介。也是日后面对社会必有的竞争条件。

        这是教改不变之道,也是我们在努力着的方向。

《星洲日报·东海岸》28/03/2021


4 条评论:

  1. 台灣王財貴博士鼓吹的讀經典是一種方式,橫軸讀經,縱軸是大量的閱讀華文書籍。他強調沒有所謂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來學習語文,那是西方的心理學。語言文字本來就是學以致用,還要常用,那提升語言能力就輕而易舉。選擇題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學習方式是有形卻無形,大人的經歷、喜好與偏見主宰了小孩的學習進度。我們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也不過是自己的主觀想法。常態並不能成為理論,多年的研究語言學習,反復的驗證推翻個人的理論,才能不偏不倚成為理論。

    回复删除
  2. 语言是日常生活的言谈与交流。使用的语言必须针对谈话的对象。与不同的人群说话,使用的语言当然就不一样了!最主要是能正确表达说者的想法于聆听者!

    回复删除
    回复
    1. 除了说清楚外,还有很多不一样的目的呢!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