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对此反映不一,有理性的声音,也有感性的宣泄;前者有离地和落地之别,后者有欢呼和悲痛的不同。
有人质疑教育部何以仓促决定,说停就停?其实并非如此,早在2011年推介标准课程(KSSR)时,教育部就有意要这样做。当时有40-60的说法,40是校内评估,60是全国统一考试。虽然后来敲定保持考试,但新的概念已被提出并推介。前两年教育部也落力宣传课堂多元评估(Pentaksiran Bilik Darjah, PBD),准备逐步取代统一考试。疫情加速取消了UPSR。
师培课程在测评理论上也相应做出调整,从早期重视如何管理考试、实施考试到分析考试成绩,逐渐扩大为到探讨如何测试(Assessments)。于是大家才发现过去太过注重总结式测评(Summative Test),忽略了形成式测评(Formative Test)。教育该注重儿童的成长(Kemenjadian)成为小学教育焦点后,如何评估儿童的成长更受到重视。就连教案,也必须增加一栏,预写测量的方法和指标。
以一堂说话课为例。教师想让学生介绍父亲,除了构思怎么教之外,教师还得明确目标,才能准确测量教学效果。要不然,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有些介绍父亲的履历,有些只在外貌上下功夫,有些讲述他和父亲的关系,都会被认定为具备说话能力。学校教育应该是更有目的地给予学生训练,强化他们的能力,不能把学生本就具备的泛谈能力当成是学习成果。
若教师圈定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备课时,教师得想好如何测量。若班上有30来个学生,总不成让学生逐一说话以作测量。此外,学生说话时,教师要听什么才能断定是优秀、达标或不臻理想的,也该制定一个可观察性的标准。可见废除了统一考试,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挑战。教师素质和教学若因此提升,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成长。
教学离不开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取消统一考试,只是因为它已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乃至带来了反效果,但绝不是要放弃教学成果的测量。
废除UPSR考试,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学校和家长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