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50] 矛盾重重的《陋室铭》

《陋室铭》全文只有81字,琅琅上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是这篇文章却存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

一、开头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违反了文化常识。道教称神仙居于洞天、洞府、灵山、仙山,岂有神仙居住在矮山,蛟龙游于浅水之理?《世说新语》记载了一名“目深鼻高”的僧人——康僧渊的事迹。有人调侃他的长相时,他说:“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当时社会流行清谈,僧人要融入读书人之中,说话也多适应当时的思想。“山高水深”本就是当时人们推崇的一种境界。

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处幽僻荒凉,因为青苔不多,就不会绿到阶梯去;野草不长,也不可能升入帘里展现其青润。可是后一句却说“谈笑有鸿儒”,来往那么多人的地方,岂会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现象。

三、儒家以“修齐治平”为理想,因此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一种非常诚敬的心。这是儒家的基本修养之一,岂会如文中所言“往来无白丁”般轻视愚蒙?

四、既说“调素琴”,下文又说“无丝竹之乱耳”,素琴难道不是丝竹吗?

五、前面说“有仙则名”,下来又说“阅金经”,这表明作者与佛、道渊源甚深。可是里头又说“谈笑有鸿儒”,到底作者是儒、是释,还是道?

六、文章结尾处说“ 何陋之有?”这是引用《论语•子罕》的句子,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言“何陋之有”指的是“居九夷”,可见作者若要引用这句,其住所也必须在蛮荒之处,不会是在闹市之中。

一般认为《陋室铭》出自刘禹锡。然而,刘禹锡“言言精确”(《瀛奎律髓》评语)、“字字稳切”(《刘宾客集》姚世钰录何焯批语),像以上那样的矛盾是不会犯上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陋室铭》的作者不会是唐代大文豪刘禹锡。

按:文章的观点是卞孝萱先生的,我只是整理出来以说明一些问题。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14/06/20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