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月30日(星期五)至31日(星期六)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5时
地点:马华公会三春礼堂
缘起: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官方网站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以上的说法是中肯的。我们甚至要说:马来西亚华人是中国域外,全球唯一依然坚持把华语当成母语学习的民族。
这是历史因素使然。自19世纪初华文教育以私塾的形式在马来半岛出现至今,虽历尽艰辛坎坷,但从未中断过。不论是在英国殖民时期、日战期间,还是在独立以后;无论受政府政策的限制,还是受马来民族主义情感的制约,马来西亚华人政党和民间社团始终坚持保存完好的华文教育。
维护母语学习的权力,向来都不是执政者授予的,而是要靠各自民族努力争取,并对母语学习的方方面面有清楚的认识,才能保持完善的母语教育体系。
我们认识到,在不同年代,不同的客观条件影响下,我们所争取的方向和所采取的教学方针都会有差异。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相应的,中文在国际间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对中国官方而言,要把中文推广为“国际语言”,就必须有策略地进行中文的推广。为此,中国设立了“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并在全球各地成立“孔子学院”,以推广“国际汉语”。表面上看,这种发展趋势有助我国华社维护母语教育,但事实却不如此。“国际汉语”的推广,却是我国华裔维护“母语教育”的一大挑战,因为中国官方所谓的“国际汉语”是把中文当成外语传授,是让外国人学习中文的一种策略。
马来西亚政府自2008年起,每年保送许多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这些留学生学习汉语都是“零起点”,回国后将被安排在各个教育机构中教汉语。“国际汉语”的学习目标、方向、方法和要求,都与我国华社过去所坚持的“母语教育”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预见这批学生留学归来后,对我国的华文教育将起着很大的冲击。
再环顾我们当前的华文教育,中学生报考华文的人数逐年下降,这将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学生不报考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这个科目并不感兴趣,也不觉得它很重要。在功利的冲击下,他们为了文凭的好看,可以放弃华文的学习。这种现象带来的恶性循环很大,包括中学华文教师一心只想培养考到A的学生,而不惜采用应试的教学法等等。这将使母语教育越来越脱离它应遵循的轨道。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该如何做出回应?静观其变只能坐以待毙。我们觉得,要改变这种现象,还得从小学抓起。如果小学六年的母语教育做得好,学生热爱这个语文,上了中学,哪怕有人不准他们报考华文,他们还是会坚持和想方设法去报考的。
可是,小学华文教学是否做得好?我们的教师是否可以教出热爱母语,掌握母语,驾驭母语的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林毓聪科长在KSSR推行时不落遗力推动母语教育。曾有老师要他概括一句KSSR的改变最主要是什么,科长一句“让学生爱上华文”回答得精辟到位。
可是,我们要进行怎么样的母语教育才能让小学生爱上母语?怎样才能把母语教好,传递民族的香火?这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困境,值得我们去探讨成因,并谋求对策。
一切有赖于学生华文基础上,而这种基础必须建设在教师的素质上。两者互相影响。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