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7日星期日

【28】教师治学之道

教师要深造, 若请教于我,我会赠之八字:“入门要正,起点要高。”①

“深造”当然是要专攻一科,寻求更加深入的理解,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因此,“入门”即进入该学科的门槛,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如果没有这样的志向,一味贪多求杂,只能徘徊在门外,无法成“家”。

入门要正,说的是进入学术门槛不走旁门左道。最常见的旁门,即投机取巧:或是选择容易获取学位的大学与科系,或是选择慈母型的导师,处处给予方便,协助学生“过关”。此外,因应大学的要求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课题,抑或故意选择导师不熟悉的项目,都是鱼目混珠之举,不算是正当的入门。

入门正者,动机要纯,真是为学问而学问。他们只为自己的兴趣,一心一意寻求自我提升,迈向更高境界。他们会做事前的探讨工作,深知哪里是最恰当的学习地方,谁是最适合的导师,不惜程门立雪②,断臂求法③。

起点,说的是入门后的起步学习。若不要走冤枉路,学习起点就要高,不要庸俗,不要杂乱,要能与前人的研究接轨。二十多年前,彭亨州教育厅厅长是州内唯一的博士。他在演讲时喜欢分享他在美国的学习:“你知道治学要从哪里开始吗?我们要翻遍前人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读过他们的研究结果,知道他们停在哪里。然后,我们就从他们停的地方开始……”当年,我是学术的门外汉,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觉得他在借机抬高自己。入门后,才体会到做学问真要如此,真要对前人的文献作回顾,综述前人的研究,以此另作起点,研究是为学术补白。

起点高者,不会囫囵吞枣,消化不良;也不会东摘西抄,断章取义。一位学长跟我分享他入门后的第一项功课——老师叫他按序排列所研究的领域的十种学术期刊。列期刊名不难,但要依它的水平排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学长耗时数月才完成。这个功夫为他后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扎下了重要的基础。可见,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不是从一般入门。起点高,才能做到高屋建瓴的学习效果。

《星洲日报·东海岸》17、01、2016

注①:我在南京大学上的第一堂课,老师赠我们6个字“入门正,立志高”,那是严羽《沧浪诗话》的句子。原句作“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注②: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尊师好学,40岁时曾到洛阳要见程颐。当时程颐坐着闭目养神,杨时和同学游酢站在一旁等候,“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可见他尊师向学之心何其殷切。

注③: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有僧人神光闻达摩大士在嵩山少林居住,乃往参学。“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达摩因此收神光为徒,另取法号慧可。

2 条评论:

  1. 程门立雪①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②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③。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⑤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注释〕①选自《宋史·杨时传》。②属(zhǔ):撰写。
    ③进士第: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④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⑤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⑥瞑(míng)坐:闭着眼睛坐着。
    〔译文〕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回复删除
  2.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羣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摩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髪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羣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