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54】我不只是一名“讲”师

一位校长邀请我去他学校给讲座。他说:“你来讲,老师们听得进去,因为你常上公开课,证明了你是可以给小学生上课的。当官的就不同,他们发出的是指示,要老师这样做那样做,但却和实际有段距离。”

校长的话点中了一个事实:老师们怕纸上谈兵。

我在师范学院执教已近三十载,知道教师和学员普遍的想法——“讲师”就只会讲。早期对此总是耿耿于怀,觉得社会本就要分工,有些人偏向理论,有些人偏向实践。探讨理论的人未必会执行,但所思所想却有其参照之处;实践者固然有其实作经验,但却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叹。如果双方搞对立,理论者怪实践者不会执行,执行者埋怨理论者只会讲,事情的运作就难有突破。

后来发现,这道鸿沟是可以拉近的。理论者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自觉,不时要用行动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杜威说:观念必须在实验中锻炼,只有经过实验,在实践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才是“有价值的观念”。实践者也不要把实践当成是纯粹形而下的,一切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来断定事物的可行性。实践是发展性的,不是孤立不变的。“绝知”是前提,“做中学”是态度,“调整”是方略。唯有不断消化理论,在实践中归纳经验,调整步伐,才能让自己不断升华。只凭实践经验是不够的,会有画地为牢的局限,难以有更大的突破。

四年前的元旦,我第二度受邀在古来讲课,我对台下的教师们说:“如果还有第三次,请你们不要再把我摆上台,找一班小学生来上课,我示范教学,过后你们评论。”结果台下听众拼命鼓掌。这让我更加感受到教师们的需求。半年后,我落实了上公开课的意愿。

第一次上课上得很糟糕,所想要见到的都没有落实,倒是被学生牵着走了。但我却没有放弃,继续制造机会上课。我不想逃避自己的弱点,我相信我的想法的正确性,只是在实践时思虑欠周详,忽略了客观的因素。这些弱点是可以克服的。数年的努力,我在国内外也上了数十堂公开课,效果虽然不及一线老师,但却也展现了自己的风格。

理论和实践的巧妙融合,必会起着互补互动的效应,这有助我们迈向更高境界。

《星洲日报·东海岸》 07/08/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