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杭州“千课万人”盛会中聆听余秋雨先生演讲。讲题是“中华文化之美”,听众是来自中国各地的近三千名小学教师。
这样的讲座不容易拿捏,说得太深,听者藐藐;说得太俗,听众又很不以为然。我不敢“不以为然”,尽管讲座内容不切合主题。例如余先生谈到元朝,极力推崇它的政治武功,翻案似的说明元朝的贡献大。若非元朝铁骑,中国现今版图不会建立,西藏新疆就是那时候划入版图。但,这和文化之美有何关系?
所幸后来的问答时间,让我见识到一个被誉为“文化学者”的长者的智慧。余先生很懂教师的心态,在为他们解惑的同时,又能激励他们传递文化香火。
有人问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提升文化素养,他劝大家不要有这样的包袱,因为素养本来就不是技术性的,是自然生成。背后最重要的动力是热爱,只有做自己喜欢的才会积极。
有人感叹生活太忙碌,无法阅读,请教余先生如何在忙碌中依然不断阅读?余先生自诩陶渊明,喜欢淳朴的民生,所以退出了官场,也辞谢了许多的节目。他劝大家要给阅读做减法,不要一直逼自己阅读。阅读的收获不是靠数量来衡量的,更不要把精力消耗在无聊的文字当中。
有人为了贴近余先生,搬出他的许多著作来,洋洋洒洒说了一些好话,并问他何以说现代人把白话文搞得太复杂。针对那一系列的书目,余先生先否认他出版过诗集,许多挂名是余秋雨的文章也不是他写的。他自喻为山谷,谷中有白云、乌云、彩云飘浮,他不会抗拒,也不会留恋。他说冒他的名发表的文章,有些写得很好,他本人也写不来的。至于白话文越搞越复杂,他否认他说过。相反的,他劝大家不要抗拒语文的变化,因为如果拒绝语文的变化,那么一个语言的生命就要枯竭,难以创新了。
他特别提醒教师要训练学生写简单,不加修饰的语言,因为那才是孩子们最诚实的话语。不要习惯性地用成语和形容词,因为那些都是他人的语言,背出来的,没有真情实感。
听善于思考的人的一席话,如沐春风!
«星洲日报•东海岸»23/04/2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