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4日星期六

【72】该当个怎样的领导?

对于西门豹的功绩,教科书记载的大多是解决“河伯娶妻”一事。

其实褚少孙撰写此文有更高的意图。

司马迁在《书•河渠》中表扬了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可见西门豹的主要功绩就是率众开凿渠道,灌溉民田。据褚少孙记载:最初开渠道时,人民因为疲惫不堪,所以心不甘情不愿的。西门豹说:“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是的,真正的领导虽然知道人们好逸恶劳,但是他们不会一味讨好人民,而是懂得为人民谋划长远的利益。如果真是为人民,即使现在有怨言也无所谓,百年后的子子孙孙将会怀念其功绩。

褚少孙引述汉代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来佐证他这个观点。他说:汉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驰道,因此想要合并渠水。但是邺地的人民不肯,他们坚持不改变西门豹留下的功绩。地方官只好听从。褚少孙歌颂西门豹“为鄴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是真正的贤者!

不过,行文至此,褚少孙又抛了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他引述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鄴,民不敢欺。”三人的才能,谁称得上最贤能呢?

唐代司马贞注释说:“子产相郑,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子贱为政清静,唯弹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见斯,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御俗,故人不敢欺之。”(《史记索隐》)到底人民“不能”、“不忍”还是“不敢”欺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针对此事,南朝裴骃引述魏文帝曹丕曾问过这个问题,钟繇、华歆、王朗回答:国君重视德行,那么群臣便“感义而不忍欺”;国君明察是非,群臣便“畏觉而不能欺”;国君重视刑罚,那么群臣便“畏罪而不敢欺”。由于“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因此,相比之下“安仁”是最好的(《史记集解》)。

“安仁”就是要领导起示范作用,用德行感化天下。这是很传统的儒家政治思维。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领导有德,那么他就能够起着号召作用,让众人信服。又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意思是单靠政令和刑法来管理国家,百姓虽不敢犯罪,但却不以犯罪为耻;相反的如果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人民,百姓则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这种根深蒂固的“德政”思想,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后代子孙。难道像西门豹这种敢于实施刑罚,使人民“不敢欺”的强悍作风,就不值得歌颂?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15/11/2008

1 条评论:

  1. 我个人最推崇“不能欺”。觉得“不忍欺”不足取,让我想到前任首相伯拉。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