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0日星期五

【365】走近古人完结篇

“走近古人”这个专栏是在2007年6月23日开始创设的。当时是《星洲日报•东海岸》采访主任彭永兴先生见我在彭亨佛教会教古文,觉得这样的课程除了口授以外,也可以作书面的传递,于是倡议开辟这个专栏,要我用文字向东海岸读者介绍古代文史。后来我因故无法继续讲古文,这个专栏却还是维持下来。

岁月如梭,一晃便是7年半了,“走近古人”也写了365期,和地球公转的周期一样,是该告一段落了。

“走近古人”是个探讨古代文史的专栏。中国人看待中国文史,离不开民族本位,所以会认为它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利器”;海外华人未必需要如此。我是这样看待中国古代文史的:那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文明。对文明的传递,我始终抱着继往开来的态度,既要继承古人的智慧,也要开创未来的际遇。所以我不复古,也不反古。

“敬畏传统”是研究古代文史必须有的基本态度。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否定的眼光去挑古人的毛病,我们不但无法看清楚古人的面貌,而且无法洞悉他们在传递人类文明所扮演的角色。

身为读书人,我们除了敬畏传统,也要敬畏学术。现今学术一词已被滥用了,六年级小学生也可以有学术成绩。其实,学术一词本来就是很严肃的,早期指的是治国之术,后来泛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搞学术的人心态要正,起点要高。

最近我在社交网上公布一批不出席大学课程的教师的名字,引来很多当事人的非议。他们但知我这样做,却不去了解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或以为我是恼羞成怒,因为人家不上我的课而光火。孰不知我平时讲课,哪怕你不用心,你早退,我依然老神在在,不为所动。我之所以要如此做,是要提醒这些开始走进学术殿堂的人:请敬畏学术,尊重学术。

学术是庄严的、神圣的,不容许我们去践踏和藐视。有些不学无术者花钱买文凭,请枪手写论文,这是践踏学术;有些手握鸡毛当令箭的贱卖学术,轻易授予他人学术认证资格,那是藐视学术。我们不必随着这些小丑起舞,与他们一般见识,只要我们还认得几个字,读得懂几本书,就该尊重学术,汲取他人的智慧。

从事文史研究的人,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来自不同的星球。前者看书,讲究硬功夫;后者重数据,用数字来分析现象。我是研究文史的,所以我只相信文字,只希望从文字中去提取前人的智慧,滋润我的学术生命。如果你告诉我UPSR成绩公布了,某校及格率冠全国,多少考生获得全科A,我还是不以为然。这样的数据只能说明某个现象,实质意义并不大。

我写走近古人也是秉持这样的信念的。我并非全知者,所以每周撰写文章前,都要阅读翻资料才敢下笔。只要我认为对我有启示,可以借来用的古人智慧,都会成为我写作的材料。读者也应当如此,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认为可以借鉴的智慧,就读。否则就一笑置之。对文史研究报告,对古人留下的文字,不必每篇拜读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时间。

《星洲日报》地方版允许这样的学术随笔见报七年半,实是一个创举。我借用这个栏位,丰富了我自己的学识,也磨练了我的文笔。

感谢读者,感谢《星洲日报》!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30/11/2014

3 条评论:

  1. 对!说得好。为人师者,
    要敬畏学术,尊重学术。

    回复删除
  2. 敬畏传统,敬畏学术。受教了~^^

    回复删除
  3. 人同此心,学术就有望。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