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星期日

【135】教育就是要拔高

在南京留学期间,我和余历雄师兄每周五都会去逛书店。从旧书店到新书店,找绝版书,也看最新出版的书刊。先锋书店柜台处总有一叠新刊物,余师兄说可以自由拿,留下一块钱就行。

这可不是普通的刊物,是《读书报》。顾名思义,读书报就是专门刊登学术书刊的信息的,包括名家新书推介、书评、出版消息、阅读心得等。我看得既兴奋又汗颜。兴奋的是里头的信息很好,可以知道什么书出版了,学界对其评价又如何,如果是抄袭之作还会被批得无地自容;汗颜的是,这样一份纯学术的刊物,在中国竟然可以每周准时出版,而且只介绍学术书刊,不介绍闲书。

这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不要说读书报,就连学术文章,若能顺利出版已经要答谢神恩了。

回国后,我跟《星洲日报·东海岸》要求让我每个星期发表一篇学术随笔,是为“走近古人”系列。虽然很多朋友反应看不懂,但文章还是刊了365篇,为期七年多,算是一个奇迹了。我的想法就是希望本地报章也提高素质,多刊载知性文章,以提高读者素养。

我是教师,我总是执着地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拔高,让学习者可以度身提高自己的素养。用浅白的话说,教育就是为了追求自身的进步,哪怕一天一小步。如果教育只是迎合,只顺应学生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岂不成了附庸品,可有也可无的?

有时我介绍一些书本给学生,他们会说看不懂,但我不会妥协。一味只读自己看懂的书,阅读还有什么意义?阅读本来就是为了自我拔高啊!今天看不懂的书,如果您坚持看同类书,过些时候您就看懂了。

为大专生设计课业或考题,我也有我的坚持,高阶思维是必定的,问题还要有挑战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某次我指定学生一定要先读懂福建省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林继中教授的《道德文章》①,了解何以古人写文章一定要文以载道,又如何把深邃的价值融入在文章中。然后按这样的标准审视我们的语文课文,评定其不足之处。如此一来,就算他们做得不好,也会有个概念,文章并不是硬套道德价值的。

教育不只是生活的点缀,除却拔高,教育的价值便无法彰显。

言及此,电台又再播报某某大师的狗年运程……

注:
① 林继中先生的文章:https://www.dropbox.com/s/fk18nnlwuv3rwkm/%E6%9E%97%E7%BB%A7%E4%B8%AD_%E9%81%93%E5%BE%B7%E6%96%87%E7%AB%A0.pdf?dl=0

《星洲日报·东海岸》04/03/2018
(报馆改标题为“提高阅读素养”)

2 条评论:

  1. 最后一句显得很突兀哦,您是一边开车,一边收听电台,一边开电脑写文章的吗?嘻嘻

    但容我想想最后一句的含义...

    回复删除
    回复
    1. 在武林中,这叫回马枪!我不想批评这些数十年不变的做法了(我中学时候就常听到这样的节目)。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