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

【172】教育是慢的艺术

词典大多指“百年树人”的出处是《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我是怀疑这个说法的正确性的。这段文字强调人才的重要,治国首要培养人才,人才造就则无往不利,是为终身之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则不然,它要说明育人是长远的任务,耗十年才可养好一棵树,百年才可培育人成才。当然,这里的十和百都只是概数,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年才育人岂不叫人怅惘?

“百年树人”点出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戒急勿躁。中华文化深谙于此,所以才有大器晚成、潜移默化之说。可是,现今人却大多害怕输在起跑点,急功近利,处处急着看成果,总怕吃亏,反而使教育脱离了正轨。

“废考”政策就反映出这个问题。好些老师和家长的反应是:没有了考试,就不知道孩子的学习进度了。考试真能测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吗?分数会不会是一种假象,欺骗了我们?没有多少人认真审视。我们只要看制度下打造出来的具体成果,忽略孩子背后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这就好比大家都注重健康,忽略了长期锻炼,平衡营养的重要,却急功近利,靠服用以镇定剂、类固醇等包装的药物或“营养”食品,短期内或许效果彰显,长期却要得不偿失。不幸的教育也有这样的趋势,考试和成绩排在第一位,不断钻研的是应付考试的技巧和方法,学习的真义倒搁置一旁了。不信的话,去测试优秀生是不是爱学习、爱阅读、爱求知。

教学如果急于看到成效,可以采用最直接的方法——惩罚。藤鞭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效果是即成的,但这样的教育会更加远离孩子的内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乃至厌学。只有启发孩子内心的自觉,把被动转为主动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做法。要做好这点,教师要有长远的规划,耐心给予孩子训练,引导他们探索、提问、讨论、自学,以培养终身的学习能力。若不如此,纵有漂亮的成绩还是徒然。

我们不要预先拉好终点线,让孩子冲刺。我们不怕输在起跑线,我们不要笑到最后,我们只希望最后我们能笑。好好体会这门慢的艺术吧!

《星洲日报·东海岸》18/11/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