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佛25】有些话只是对某些人而说

四悉檀是龙树《大智度论》中所划分的说法宗旨,四者是:世间悉檀、对治悉檀、各各为人悉檀、第一义悉檀。

30年前听继程法师讲《心经》,结束前他以这四悉檀来判摄经文。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不变的真义,是第一义悉檀。从“是故空中无色”到“无智亦无得”是对治悉檀,以否定世俗的知见来对治我们的执着;从“以无所得故”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人悉檀,鼓励大众要力行。至于最后部分的咒语,法师认为是世间悉檀,是适应一般众生根机而施设的①。

这真是神龙摆尾之作,妙不可言!以佛说法的四大旨意来判摄经文,不但有助诠释内容,还可加深对四悉檀的理解。

开头开门见山的说法:只有以“深般若”才能体会“空”性,才能断除一切“苦”,正是不可更替的真谛。其他的都是方便之道,以起信为目的,因此只是相对性的正确,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心性固执的,必须要先破除其知见,所以要说“无”,否定一切,哪怕是“智”和“得”都得放下;心力不强的,则利诱之,否定之后再肯定,以激发修行意愿;心力更弱,喜好攀缘的,则以持诵咒语来增加毅力,坚定信念。

龙树说“三悉檀可破可坏,第一义悉檀不可坏”。有智慧才能断苦,这是不可坏的第一义;其他诸如否定肯定、信愿行证,都是相机而说,随机而行的。如果不抓第一义,执着其他三悉檀,恐怕会是买椟还珠,弃珍宝而取敝帚的做法了。三悉檀不是不重要,只是这些话是对某些人而说,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要善于辨析取舍。

四悉檀涵摄佛教的智慧与慈悲。因为智慧,知道真理不得不说,却也要善巧地说;因为慈悲,所以不会执著己见,会以对象为出发点,以助他为目的,用尽种种方便而说。既然是方便,就不代表真理本身,也不能一成不变,就算是内容,也只是相对性的正确。说出的内容背后,还有更高的义理。

教育界当前一个重大的改变是“废除统一考试”,这让很多老师和家长纠结。当知:考试不代表学习本身,却有一定的作用。分辨得清楚何为第一义,何为三悉檀;相信第一义不可破,三悉檀可变,这才是正确的途径啊!

注:
① 继程法师如是在1986年第三届大专佛青生活营的课程中如是讲心经。网上看到有后来的演讲记录:
https://www.buddhistdoor.org/sc/mingkok/%E4%B8%80%E9%83%A8%E5%BF%83%E7%B6%93%E8%98%8A%E8%97%8F%E5%9B%9B%E7%A8%AE%E5%BA%A6%E5%8C%96%E7%9C%BE%E7%94%9F%E7%9A%84%E6%96%B9%E6%B3%95%E8%A8%98%E7%B9%BC%E7%A8%8B%E6%B3%95%E5%B8%AB%E8%AB%87%E6%80%8E%E6%A8%A3%E5%A6%82%E7%90%86%E6%80%9D%E6%83%9F%E9%80%99%E5%A4%A7%E4%B9%98%E7%B6%93%E5%85%B8

《东方日报·龙门阵》05/07/2019
“渐修顿悟”系列之二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