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7日星期二

【318】水涨船便高


生活的品质,不外是一个选择。若选择轻松写意,就难免步向平庸;若不甘于庸俗,您就会不断思考探索,寻求生命更高的真谛。

庆幸的是,当初有人引我走进浩瀚的书海。要不然,我想我会满足于考试带来的荣耀,吃喝玩乐更是生活的全部,熙熙攘攘只图个利益。

因为看书,感受到借用他人头脑思考的乐趣,便和志同道合者组织起来,成立研修会。可是,80年代我们没有这样的土壤,我这主席窝囊得很,根本无法引路。

进入大学后希望学点屠龙之术。但正课无法满足我的欲求,只好寄情名人的学思历程。季羡林教授在德国的学习经验予我印象最深。上个世纪30-40年代,人家已经是教育大开放,学术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在德国,人人可以读大学,但要获取学位就要当正式的学生,接受测评。

硕士毕业后,我尝试“开放”我们的教育。没有权力,只有意念和愿力。我发起清凉社会大学,我邀大学老师到来讲课,我让人人都有机会听学者授课,以助好学者减少走冤枉路。看十部平庸的著作,不如精读一部经典;屡听自己也会讲的课,不如让学者给我们指路。

后来因为经费拮据,计划告吹。

在南京留学期间,我接触到的是一级的学术环境,莫说研究的态度严谨,就连书报也不平凡。某次上课,莫老师发现桌上的日报,便问是谁放的,然后提醒那位学生以后不要这样做。连看新闻都是一种奢侈,怎能不叫我为过去每天要花一二小时翻报的习惯汗颜?

水涨船高是我坚守的信念。我相信要能改变我们的环境,就得从社会草根做起,努力拔高我们的水平,至少也改变一些学习的坏习惯。所以,当我具备基础功后,我以开放报名的方式在星期天给学生上课。2020年因疫情转为线上课后,发现网课拥有更大的自由。听众可以足不出户、轻松听课,师资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要请哪里的老师也可以。

当年的“社会大学”转为了线上的“法情学堂”,我们每个月选择一个主题给大家上学术普及的课。上个月我们改变过去由我讲课的做法,请了南京大学的师妹彭洁明博士谈金庸武侠小说。往后,我们还会邀请更多国内外大学的老师讲课,让更多有志于学习的同好有机会接触更多学有所长的学者。

水涨船便高啊!我是那样坚持着。

注:

① 1986年2月10日,我和一班朋友在太平佛教会商讨成立般若佛法研修组的概念,过后落实。这个组织的目的是用学术探讨的方法来修学佛法。我带领了几届,1991年放手。

② 清凉社会大学是彭亨佛教会的教育活动,请过林水博士讲中国诗词欣赏,林心光博士谈西方哲学概论,林纬毅博士谈先秦儒家思想,何国忠博士谈胡适与五四运动等,一个课程10个小时,开放报名。

《星洲日报·东海岸》06/09/202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