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

【87】客观记载历史

司马迁的《高祖本纪》写到刘邦称帝后,逐一杀害当年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一如韩信所言:“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有人因此推论司马迁其实是因自己的际遇,对汉朝皇帝不存好感,所以极尽笔墨写刘邦诛灭功臣的事迹。这是与事实不符合的论调。司马迁何许人,哪会那么小心眼?功臣如韩信、彭越、英布等的确被杀,但是各个过程不一,而且其后的“皇家史官”班固也照抄写,可见司马迁毫无杜撰或夸大的嫌疑。

其中有一位功臣的际遇是可以说明问题的,那就是燕王卢绾。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平定陈豨的叛乱之后,有一降将告密说卢绾曾经派遣使者与陈豨串谋造反。刘邦于是派了审食其去查证。卢绾知道审食其到访的目的,所以装病不见。结果,审食其回去朝廷报说“绾反有端”。刘邦遂派兵攻打卢绾。班固的《高帝纪》也载录这段史事,并引诏书说:“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闻与陈豨有谋,吾以为亡有,故使人迎绾。绾称疾不来,谋反明矣。”

“爱之如子”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卢绾和刘邦是同辈,双方家长本就交好,两人更是同一天出世的,关系非比寻常。

司马迁在《卢绾传》中清楚记载卢绾一生事迹。他先说卢绾得到的厚待。“衣被饮食常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这是刘邦特别对待卢绾的例证。刘邦平定天下后,下诏要部下选择有功者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所以就顺水推舟,推荐了卢绾任燕王。可见“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诏书说刘邦不信卢绾会造反是有理由的。

《卢绾传》也清楚交待卢绾“造反”的原委。原来高祖出兵攻打陈豨时,卢绾还出兵相助。其后陈豨被击败,逃亡匈奴,卢绾还派张胜前去追捕。张胜在匈奴遇上了前任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臧衍对张胜分析说,燕王之所以高枕无忧,是因为他有利用价值。燕王熟悉北方事物,可以和匈奴抗衡。但是如果燕王把陈豨等杀灭,燕王就没有了利用价值,处境就会很危险。臧衍于是建议卢绾放陈豨一条生路,拖延战事,“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张胜深以为然,转告了卢绾。卢绾也同意如此做,就和陈豨串谋“演戏”,让他在匈奴之间流亡,不加歼灭。

可见,卢绾的“谋反”实际上不过是为自己铺一条后路,以求自保,并非刻意要与刘邦对抗。所以当他的密谋泄漏后,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做,只好装病。这一来愈发叫刘邦猜疑,而令樊哙带兵讨伐。卢绾这时候的反应是“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高举免战牌,并愿意向刘邦请罪,这是卢绾的精密盘算,他深信刘邦会谅解他的。偏偏这时候刘邦得病去世,卢绾推测吕后必不容他,所以便逃到匈奴去,最后死在那边。
这样的记载,哪会抹黑刘邦?客观记载历史是史家的基本操守。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07/03/20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