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69】别太在乎学业成绩

六年级会考的成绩,由教育总监亲自公布。这是标准课程推行后的第一年考试,形式和架构都有不同,虽然总监呼吁各造不要和旧制度做比较,但是社会还是一片哗然。罕见的是连马来社会对此也起哄,大家尤其在意考获全特优的考生从去年的38344(8.65%)人降至4896(1.11%)人。

为此,考试局局长亲自上电视节目解说,并报告了教育部企图改革教育的意愿。可是,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不死心,一直追问为什么教育要改革,为什么要把学生当试验品,为什么教育部玩那么多花样……一名副校长更直接表明他来自名校,今年竟然没有考生考获全特优,叫人难以置信。

我觉得难以置信的是大家的反应。我们都成了考试的傀儡了,一切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成败的标准。一旦考试被废除,竟然会认为学习没有了动力,努力没有了方向。

我在想如果我国也向中国看齐,师范毕业生要自行去学校申请教职,请问董事部和校长们,你们会聘请怎么样的毕业生当老师?只是看他们的成绩?一等文凭的优先录取?我想正常的领导层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深知优秀的教师不一定就是那些成绩优异的,他们还要看多方面的能力和学识。这样的就业要求我们都晓得,可是在学校,我们却一直让一种很荒谬的游戏延续下去——追逐成绩,认为成绩就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UPSR成绩公布时,我问一名马来家长,为什么她为孩子的5A1B成绩而忧心?她说因为这个成绩会影响她的孩子申请寄宿学校。我再问她现在全国只有4896名考生是全科特优的,那么是不是说有很多寄宿学校将要关闭了?相信6A才是优秀生的认知,是马来西亚的教育氛围制造出来的谬思。

再说“名校”,如果只是凭会考成绩来断定名校,这和大学排名以一等文凭的多寡来断定是一样荒谬的!谁在乎哈佛一年有多少毕业生考获一等文凭?大家只在意哈佛培训出具备怎样的能力的大学生。

考试局局长说得很清楚,会考成绩只是测量孩子们的学业表现,在标准课程推行时,教育部早表达了改革教育的意愿,素质教育比成绩重要。考试局也推行了校内评估考试(PBS),指南中包含了四个细项——校内教学评估(PS),中央考试(PP),体能与课活评估(PAJSK),心理测量(PPsi)。因此,六年级会考成绩公布是四项成绩的个别报告,家长应该全面看待孩子们的成长,而不是只看中央考试的成绩。

我赞赏考试局的表现,希望他们会坚持改革。我也希望学校校长和老师及早做出调整,应运新时代的挑战。

《星洲日报·东海岸》27/11/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