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

【169】我所理解的全民教育

教育部长发布教育部未来的五大工作方针中,其中有一项是要加强“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的执行。

我们对“全民”的理解,可能与官方不一样。记得前朝政府曾委任玛丽叶当教育部副部长,有人问起副部长华教的课题,她说:“我是全民部长,不是华裔部长,我不会专司华教事务。”她理解的“全民”是一视同仁对待各族,不会扶持弱势族群,也不会特别照顾少数族群。我们纳闷的是,她明明是因为姓叶才被委任,并非真的名叫玛丽,官方的委任就是要她协调华教课题啊!

全民教育于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倡导,目的在于实现全球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需求。在实行上,弱势族群、女性、公平、自由、高质量教育是其中的关键词。因此,全民教育要落实到是人人都有公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儿童需要接受怎么样的教育?如果对比PISA,我们看出一些端倪。1997年OECD推动PISA时,明确列数理和阅读为测试范围,以考察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何以不列“语文”而列“阅读”,不是说“英语”才是知识用语吗?PISA规定的阅读,是语文最实用的一个部分,它必须摆脱过去注重识字、词汇、句子、朗读等技巧,进入深层的解读篇章。理解不只是捕捉课文的内容大意而已,还要能够推测解释一些潜台词,整体感知作者写作的意图,评价鉴赏文章的优劣,以及联系生活,贯彻使用。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因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儿童要能公平获取教育,最好就是使用母语学习。曼德拉的名句常被引述——如果你对一个说他听得懂的语言,那番话语只进入他的脑中;如果你使用他的语言,那些话语将进入他的心坎。高素质教育的起点必然是母语教育,然后同步学习多语,以开发个人的智力。微软公司自此开发多语软件,不再局限于英语。拜此所赐,我们不必再购买中文系统来输入或阅读网上中文信息。

这些组织都很有远见,他们预测到未来的世界,人工智能将解决人类语言的隔阂,一机在手,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可以亲切沟通。因此,我们在强调全民教育时,该注重的不是儿童学什么语言,而是他们可以透过语言学习什么,如何在使用语言中学会思考、辨析、表述内心。

如果要跟上国际步伐,我国就不该纠结在语文的学习上,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道屏障。让他们直接使用自己的语言学习,透过语言培养各种能力才是王道。

《星洲日报·东海岸》28/10/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