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佛24】为何都要喫茶去?

如果问我佛教对世俗教育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四悉檀。

悉檀是音译词,梵语作Siddhānta,本义是“商定的观点、学说”。不过汉语圈的人不理会这个,比较喜欢是龙树《大智度论》所说的:“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

世界悉檀是指用众生能明白的话语、逻辑来说明佛法大义。就好像为了让哭闹中的小孩儿不再闹,哄骗他的话语也可以用上,先善巧使他静下来,再以正确的观念教他。佛陀在世说法,也是随应众生的程度、喜好、习惯而说法,这些法并不代表正法本身,只是为了先引入佛门,之后才慢慢教之。

各各为人悉檀是适应个别差异根性的众生,而开演出的方便说法,以“劝人生善”为主旨。赵州禅师“喫茶去”的故事,就是为人悉檀的活例子。赵州问信众,凡是回答了,不管来过与否,一律请到内院“喫茶去”。确然,使人心生欢喜,乐于学习是目的,何必在乎其手段?

对治悉檀以制止人类的恶行为宗旨,如贪欲重的可修不净观,嗔心重的修慈悲观,愚痴重的修因缘观,散乱多的修数息观等。教育界流行的“教学有法无定法”也正是这个意思,该怎么学就怎么学,不要执着于固定的方法。只要有效学习,看到进步,改变自己的不足,那就是正确的。

前三个都是适应性的不同教说,“方便”的意图很重,不能代表佛所领悟的正法本身。只有第一义悉檀才是直接阐释诸法实相的教法,才是究竟的真理。龙树因此强调“三悉檀可破可坏,第一义悉檀不可坏”。

从事教育工作者,不该执着第一义悉檀,以为只有“直入正题”才是正道。一方面可能自己认识不深,体悟不够,说了也无法有效传达;另一方面要真让人理解,总该契合对象的根机与习性。说对方听得懂的话语、适应他的思考模式是世界悉檀,说有效激励对方学习的是为人悉檀,指出有效断除恶习的方法是对治悉檀。八面玲珑才是高手。

旁人若观摩,该知前三悉檀不代表真理本身,那不过是施行的手段。手段对了,目的才容易完成。

《东方日报·龙门阵》28/06/2019
“渐修顿悟”系列之2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