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星期日

【9】不只唐僧去西天

福州何捷老师用《西游记》的故事揭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

去西天取经的队伍,唐僧意志坚定,不管发生什么事,总是一句“上路吧”继续往目标挺进;孙悟空武艺高强、七十二般变化,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他。这两人最终抵达目的地,一点儿也不稀奇。

猪八戒态度懒散,遇到挫折就喊“散伙”,路上常常招惹麻烦,成天想着莺莺燕燕的,最终也到了西天。沙和尚常说:“大师兄,不好了,师父被妖怪抓了。”再不然就是:“大师兄,不好了,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了。”一路上就只负责挑担负重的小角色,也一样到了西天。就连不开口的白龙马,也一样立地成佛。

课室里头的学生,形形色色,怎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能力的都有,这就像取经队伍。课室里可能有唐三藏,他们目标明确,知道要做什么;课室里也有孙悟空,神通广大,样样行,但是却又调皮捣蛋,不易驯服。当然也少不了猪八戒,懒懒散散,心里一直在盘算其他事务;少不了沙和尚,勤勤恳恳,不爱开口说话。白龙马也偶有出现在我们的课室里。

取经队伍的目标是“西天”,课室里头的学生的目标在哪儿?

我觉得任何有形的目标都是误区,学习的目标就只有一个:自我增值,不断成长。增值,是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学生既然有差异,他们的增值度就有差别,不可强求一致。

锁定100分为目标,以A为共同理想,我们就忽视了班上有取经队伍的存在,只希望打造唐三藏,一路上西天。少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一路将少了很多生气;即便是沙僧,不说话本就是他的权利,只要他跟着大队走,就有存在的价值。

学校教育,还真像西游记。与其耗时间去打造唐三藏,不如在尊重个别差异的前提下,一路热闹地往目标挺进。

《星洲日报·东海岸》23/08/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