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196】不许个性发展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乃至评价方法,都要求整齐划一。如此一来,教育工作者都得按照规定的模板塑造儿童,以期符合规范,达致官方的要求。

这样的教育,无视儿童自身的兴趣、喜好、志向和需求,是一种以成人为本位的霸权表现。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服装、发型,乃至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犹有甚者,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向,都被要求一致:写作文要分多少段,朗读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教学要服从课标不能逾越,答案要如何写才可得高分……

这样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长期下来,不断扼杀学生的潜在力,让国家损失可造之才。何以我们的教育变成如此?追根究底,是我们盲目崇拜工厂流水线使然。

流水线生产模式在上个世纪初启用,百年来被认为是促进工厂生产量的作业模式,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品质的管理。这种作业模式将生产过程按序分工,每个部门的操作也可以通过监管来确定品质,哪里出状况,就从哪里纠正。

学校采用这样的制度后,为工厂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百年后省思,我们该发现流水线的作业程序,只适用于生产标准产品,并不适合学校。教育要培训的不只是劳力,而是有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学校应致力呵护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以应国家发展之需。

我国的教育依然迷信流水线生产。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日程报告,以方便下一任接手;教师要定时报告工作成果,以便各造了解;教师要被监管,以确保学校的体制健全操作。被物化成工厂的生产资源的教师,莫说无法培育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也因被要求照章行事而失去个性。倘若教师都不能开展个性,我们还能期待什么?

我开始怀念中学时期个性彰显的老师。他们有的是午睡专家,有的爱讲有料笑话,有的爱呼喝,但是他们却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星洲日报·东海岸》05/05/2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