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5日星期五

【232】文学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类思考的两种基本形态。

形象思维较偏向艺术形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借助形象反映内心的情感,是一种联想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则是以科学的原理和概念来说明问题的思维活动。前者是感性的,后者则是理性的思维。

形象思维是文学中惯用的手法。创作中具体的形象作为典型,说明自己内心的一种抽象想法。

例如汉代乐府《江南》这么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这就是明显的形象思维。我们万不可用科学的眼光去诠释,把它解读成莲池里有很多鱼儿在嬉戏,东南西北都有。反之,我们顺着作者的思维,看到东西南北都有鱼,视野就会拓大,看到的池面就宽广,各个角落都有鱼则是象征池里鱼儿多。

简而言之,文学的形象写法,是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写出作者的想法。具体的事物是实写,但带出来的意境却不受限于既定的框框,实中带虚,让作者的思维也因此有了想象的空间,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唐代杜牧有首《赤壁》,诗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也是用了形象思维的写作。可是后来的人把它说实了,变成一个虚传的故事,牵涉到不少的历史人物了。

大多数人理解这首诗,是和《三国演义》的情节放在一起。《三国演义》是小说,当然也用了形象思维。它创设了诸葛亮说服周瑜联合破曹魏的情节。当时周瑜对蜀吴联兵破曹仍有疑虑,诸葛亮故意以曹操在漳河新造的铜雀台为因,说曹操的心愿本来就是“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在周瑜要求证验时,诸葛亮就背诵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怒周瑜,使周瑜坚定联合抗曹的决心。要知道,二乔是江东二姐妹,国色天姿,大乔下嫁孙策,小乔正是周瑜之妻。但是《演义》所录孔明背诵的《铜雀台赋》,其实是曹植的《登台赋》,《演义》把真伪杂糅,巧设了故事情节。

曹操建铜雀台要安置二乔的说法是子虚乌有的。铜雀台其实是在赤壁战役之后才建,并不像小说的情节一般。罗贯中的巧设情节是文学的创作,不是历史。其渊源或许来自杜牧的《赤壁》。杜牧写的这首诗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所以当然可以取形象思维。要不然直抒史实,那就是历史,而不是文学创作了。

文学的形象思维是以虚说实,读者的理解则是以实解虚。若把虚当实,就要混淆历史和文学了。现今通行的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影,往往就是采用文学的形象思维来说明问题,我们断不可把它当历史看待,以免闹笑话。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22/04/2012

4 条评论:

  1. 听君一席话,胜读万卷书。文人之作,非响之品。

    回复删除
  2. 惭愧!我还觉得文字生涩难懂,不知所云呢!

    回复删除
  3. 草夫文笔幼稚,正处萌芽阶段,企求多多指教。

    回复删除
  4. 不敢不敢,草夫先生时时到来浏览拙作,并给予指教,感激不尽。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