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哇加打北中华华小的儿童阅读营闭幕致辞时,问孩子们喜欢看我们给他们推介的儿童文学作品吗?他们高声回答:“喜欢!”
看他们兴致那么高,我把这次重点推荐的书目一一问过。“谁喜欢西顿动物小说《春田狐》的?”听过或看过这本书的,高高举起小手。“谁喜欢汤汤的《守护神一个》的?”不得了,更多人举手。八本逐一问过,小朋友都高兴地争着举手。
我打铁趁热,问他们:“那么,你们说华文难学吗?”不妙,这一下,竟然没有先前的迅速反应了。我再问,稀稀落落地传来同学们的回答:“难!”
小朋友真的不会掩饰,总是真诚地回答问题。这下我可讨了没趣啦!
其实,我知道他们所理解的“华文”,是指学校里头的语文课,而我问的却是作为一个承载信息的媒介,概念的认识上有不同。他们这两天通过我们打造的优质语文环境,其实都在快乐学习,不管是听故事、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本、持续默读、乃至最后的易客为主,积极向来宾介绍儿童故事,他们都很享受,都是全心投入其中。他们并没有察觉,这是他们“学语文”的一个过程。当我问他们“华文难学吗”时,他们的思绪回到了日常上课的情况,想到了笔画笔顺,想到造句,想到要按照格式写作文……想到的是他们难以逾越的那一道道坎。
前几年我登高呼吁让我们的华文教学必须回归到母语教学的方法上,不要再学英国人教我们英语的方法,而是要学习英国人教自家的孩子学习英语的方法。一边呼吁,一边思考;一边实践,也一边阅读。原来当年中国的教育家启功先生曾经强调语文教学就是要注重格朗马(Grammar),原来近年来大陆老师已在反思当年的教育界“三公”的地位,认为他们“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太多”,原来中国的教改已经开始倡导整本书阅读……
是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也正是我们反思的契机。我们应当好好反省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学习华文那么苦,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却不达理想。
我在杭州阅读论坛提出“不要把华文当成一个科目教,而要让孩子们自然地用这个语文学习”,被采纳为宣言的内容之一。我国的华教工作者,是不是也该这么想?致力给孩子们打造更好的语文环境,让孩子主动运用华文学习,让他们在习得后发现自己已深爱这个语文,这不是捍卫母语教育的更好做法吗?
《星洲日报·东海岸》01/04/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