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星期四

【152】一篇小说,两种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和散文。与西方文学恰好相反的是,小说和戏曲历来不受古代文人重视,被贬为“街谈巷语”,排除在正统之外。正因如此,小说的写作具有更强的随意性,作者也因此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唐代传奇被视为是中国古代小说成熟的标志。这时期的作者,创作小说带有明显虚构和严加修饰的意图,是自觉性的写作。宋代学者赵彦卫说唐传奇“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云麓漫钞》),实是很高的评价。因为他认为唐传奇已经具有史家的褒贬精神,也具有诗歌美刺的文笔,可以论议大道,直抒人生。

当代学者卞孝萱先生则开创一条新的研究路线,从传奇作者的政治态度入手,文史互证,用传统的“以意逆志”的方法去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更明白作品真正的意义。这样的探讨可以深化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做更精准的解读。不过这种研究法却不为一些学者苟同。那些直接从文本入手,强调客观的写作成果,不论作者主观意图的研究员,认为这种研究法将削弱作品的艺术价值。孰是孰非,恐怕还得看各家搬出的研究成果才好下判断。

我让学生精读唐传奇《霍小玉传》,除了让他们一窥唐传奇的特色之外,也因为这篇小说有很多评论,可以协助我们了解学者研究此小说的切入方法,踏入治学门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卞孝萱先生的《<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政”的产物》(《社会科学战线》,1986),以及关四平先生的《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文学遗产》,2005)。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品,所写的是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益初与霍小玉情投意合,二人同居多时;后来李益上京当官,另娶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关系。小玉思念成疾,忿恨李益负约,立誓死后必为厉鬼报复。果然,李益娶卢氏后并没有好日子过,因为猜忌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显然,作者是通过霍小玉的悲惨命运寄予同情,谴责负心郎的无情。明代汤显祖还把这个故事改编为戏曲《紫钗记》。

卞先生看准作者蒋防是唐代词章家,平日讲究美刺、褒贬,写小说时,自然不会全然抛开这些优良传统。于是希望通过对作者背景的探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通过大量的史料发掘作者属于当时的李德裕集团,而故事主人公李益则是牛僧孺集团的人。因为朋党之争的关系,因此,作者有意通过小说揭露李益的真面目,精心刻画李益“重色”和“负心”的缺点,用以打击对立集团,并有意无意间写入己方人物的立场,借以自我表扬。如果用今天的价值观看,这种手段是很卑鄙龌龊的。

以研究《三国演义》出身的新一代学者关四平先生企图以文本的阅读,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主人公李益是迫于客观压力而“负约”,并非主观感情上的“负心”;小说的重点是挖掘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后面的社会文化原因,而不是着重批判个人道德方面的问题;而且小说女主人公的痴恋,实是“至情”追求的集中表现,是对真爱的弘扬与对婚姻的超越,是对不平社会另一种形式的抗争。

可见,欣赏小说,有多种方式,不必拘泥一隅。想要探索作者之意,还是用读者之心来鉴赏作品,诸君自有选择权。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29/08/20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