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155】常见书也有真理

我在讲“生命教育”时,喜欢引用洪兰教授的一段文字助讲:

“我的孩子在美国念五年级时,有一次带回一本《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让我很感动,大意是说,一个印第安孩子跟着他祖父长大。每日随着祖父去打猎、捕鱼过日子。祖父并不多言,但是每一句话都是人生的历练,他们上山去猎野火鸡时,祖父只取他们所需的。虽然有六只火鸡掉入陷阱里,祖父说取两只,放走四只,年年都有火鸡吃,如果取六只,四只放在冰库里,你长大就没有火鸡吃了。简单一句话,把杀鸡取卵的短视与严重后果,马上教给孩子,使孩子得以从先人的经验中,取得他生活的智慧。”

洪兰教授因此发出慨叹:“我们现在都是小家庭,父母忙着赚钱谋生,孩子缺乏有人生经验的老人教导,如果孩子自己又不读书,不能从书中把别人的经验内化吸收成自己的。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长大会成为自私冷漠的人,因为他无法设身处地去感受别人的感觉。”

我很赞同这说法。不自禁地也对西方人的现代教育方式发出由衷赞叹。环保意识,万物和谐的观念,就是这样自然的灌输,西方人的社会敏感度可真高啊!

可是,那天讲班固《汉书•货值传》时,看到这么一段文字:
“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罝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于徯隧。既顺时而取物,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蟓鱼麛卵,咸有常禁。所以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备也。”

我不禁自惭形色了。天!这段话不正是印第安祖父的话么?“育之有时,而用之有节”,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草木未长成,不得任意砍伐;鱼鸟未长大,不准蓄意捕猎。古人不是有“顺时取物”,“顺时宣气”的想法么?

《汉书》是常见书,我怎么就没有留意到而抑古扬今了?书读得少,读得不精啊,怎能不惭愧?

由是而想起孟子对梁惠王阐述“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时,不也说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的意思是要使各方人民真心诚意前来投靠,就得让他们安居乐业,生活无忧。如何可让人民无忧?君王得让人民在农业生产的季节从事劳动耕作,还不准用密网到池塘里捕鱼,任意在不当时期进入山林砍伐。这样人民就会有吃不尽的谷梁、捕不完的鱼虾、茂密的树林。这不正是万物和谐的环保观念么?

再往前推,《周易》也有“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的说法。这些名句都在在告诉我们要顺应天时,化育万物,而且要让万物得以尽其功用。

是我没有充分向古人学习,是我少读常见的古书,以致知识贫乏。这是叫我感到深深惭愧的!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19/09/20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