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

【338】越南的排华情意结

又是一个叫历史太沉重的513,越南国内排华,境内焚烧掠夺华资工厂,华资商人纷纷逃离越南。

老报人张木钦先生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站搬出了越南民族英雄徵氏姐妹,轻描淡写她们在越南的崇高地位,折射出越南民族的一个情意结,可谓一语中的,点出关键之处。

徵氏姐妹的确是越南史上最著名的“抗中”英雄。徵氏姐妹,姐姐叫徵侧(Trưng Trắc),妹妹叫徵贰(Trưng Nhị),在越南同被尊为徵圣王(Trưng Thánh Vương),今日越南各地都有大量纪念二徵的祠堂、庙宇以及以她们命名的街道,教科书也记载两位女英雄。传说徵氏遇难是在阴历二月六日,这一天在越南还是国定节日。1959年,北越和南越同一天发行了一套二徵同图邮票,图案均为二徵骑象作战。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女子徵侧及其妹徵贰“造反”。徵侧原是泠县雒将之女,嫁给朱珪人诗索为妻,非常雄勇。当时交阯太守苏定依法律处死诗索,徵侧大为气忿,便带兵造反。九真、日南、合浦蛮里纷纷响应,徵侧带兵攻下了六十五城,自立为王。汉光武帝于是诏长沙、合浦、交阯等地准备好车船,修道路、铺桥梁,储存足够的粮谷。十八年,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率领长沙、桂阳、零陵、苍梧等地的军队万余人讨伐徵氏姐妹。第二年夏天,马援攻破交阯,斩徵氏姐妹。根据《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其后在当地兴修水利,安抚民心,“自后(雒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马援,我们并不陌生,成语“马革裹尸”,“老当益壮”都出自此将军。根据晋代的《广州记》,马援平乱后在都羊这个地方竖立了两个铜柱,以标示汉朝国界的最南端。在其他古籍如《隋书》《水经注》《安南志略》《大唐西域记》等都提到马援铜柱,甚至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欽定越史通鉴纲目》也提到。但,铜柱今天已不复存。

中国史书是如此记载二徵的事迹。越南史书当然不这么记载。他们声称徵侧的丈夫诗索是因为反对汉朝官吏对当地人民的汉化和欺压而被处死,徵氏姐妹因此而起义。他们也说二徵是在喝门投江自杀而死,部下也相继自杀。至于马援在交趾兴修水利,简化律法一事,则不见记载。

我们根据《东观汉记》卷十二记载,马援平交阯后曾上言:“太守苏定张眼视钱,瞸目讨贼,怯於战功,宜加切敕。”因此,我们相信光武帝是用人不当,让苏定出任交趾太守,引发当地民愤,触发了二徵的“造反”。中国史书视为“平乱”,越南史书不以为然,这是常情。马援“张眼视钱”,自然对当地民众横征暴敛,滥杀菁英,诗索或许是其中一个无辜牺牲者。二徵师出有名,所以得到广泛的支持。

1964年周恩来到河內访问,还特地到二徵夫人陵墓献花,相信是熟悉历史,知道二徵“造反有理”。可是这样的“让步”,就可以平息越南人的情绪么?在越南,马援平乱已经过了近两千年,但战争被看作是反抗中国统治的开始,是越南独立战争的源头,二徵则被视为是民族英雄。由此可见,二徵的事迹已经不是辨别谁是谁非的问题,而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只要这种意识形态存在,一代代相传下去,“抗中”的情意结只会越积越厚,迟早爆发。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19/05/2014
雅加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