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11】不能要求完美

一次演讲后,有老师告诉我说:“您在台前那么落力讲演,后面却有那么多老师不用心,他们只顾着滑手机,看了真不是滋味……”

我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养成手不离机的习惯,只要一有机会,往自己的手机按三两下是必然的。玩手机不能算是不用心吧?”

那位老师不服气,他说:“不是的。我在讲座时也会用手机,那是因为要回复他人的信息。他们却不是如此,他们的眼睛没有离开过屏幕,手指一直在拨弄着,这是注意力已经转移的表现。我是老师,我知道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用心。”

我无法反驳了。他继续说:“俗话说勉强是没有幸福的,我建议您的讲座要选择听众。不要让校方规定老师一定要出席,他们被强迫到来,就会有这样的反应。以您的名气,要吸引听众不难,就让那些真有心要听的老师来就好。”

感谢这位老师的关心。这是一个好建议,不过我不会那样做。就好像课室里的学生,有好也有差,我们不能因为要自己的课上得顺利,就否定掉后进生上课的权利。后进生其实更加需要教育。

老师们经常受指示参加各类型讲座,好些已经麻木了,所以在讲座期间会自找乐儿。如果我们因此把他们排除在外,不再让他们参加,这只会让他们更加理所当然起来,更加不想吸收新知识。留他们在队伍之中还是有作用的。

我把我的演讲当成是“点火”的使命,目的是要重新唤起老师们的热情,投入教育工作。慕名而来的,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我再点燃热情,他们已经发光发热的了;反之,那些不在乎、姑且来看看的,更加需要我的勉励。日本江户时代有位盘珪永琢(1622-1693)禅师,面对僧众一致要求把有偷窃癖的弟子赶走时,不急不缓地说:“你们会分辨对错,要到哪里学习都可以;但这位兄弟不会分辨,我不教他谁教他?”我没有禅师的大智慧,但不敢不学禅师的精神。

教育工作需要团队来造就,排除团队里的成员,不一定会帮助我们的工作,可能倒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接受不同表达方式的人在团队之中,乃至容纳异己才是正道。


《星洲日报·东海岸》13/09/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