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老师说语文教师有五层境界可以追求,我甚有同感。五层境界依序是第一层教应试,第二教教材,第三教语言,第四教能力,第五教素养。
“教应试”很实际,看到眼前的效应。中学时期我就遇过一位教应试的奇才老师,他自己先后考过18张高级教育文凭,科科都考获甲等。由他教我们学习,考试自然有斩获。这位老师传授的是如何预测考题,如何答题,以及如何与阅卷者玩心理战等。我没有传承这套功夫,因为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教教材”很忠心,绝对符合当局定下的工作要求。课本收录多少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多少教材,教师一定会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赶不完教材,教师会有愧疚感,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至于教学效果如何,这就不是考虑的重点,重要的是我教完指定的所有教材,达到KPI。
“教语言”是尽本分,坚守职务。把语言当成一门学科,有很多内容要教,从识字、写字、读音、构词、同义词反义词、成语,到造句、组段、修辞……教师坚信只要传授好这些语言要素,学生就打好语文基础,语文能力便会提高。教学过程就是反复练习这些语言的项目,以达到规范的程度。可是,这一来,语文成了乏味的知识,学习成了一种负担,缺少了创造力的培养。
“教能力”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重视培养儿童的能力。语文基本能力环绕在“听、说、读、写”之中,教师会谋求各项能力的平衡发展。听要听得懂人家的话语,听出轻重、把握要点、建立意义关联;说要说到要点,有效表达自己心里所想的;读要有能力解读,并通过阅读获取新的信息和感悟;写要准确表达,我能写出我所思。
“教素养”是传递民族文化香火,使学生热爱母语文化,关心并尊重母语,养成丰富的语言感觉,并将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不是刻意去传授的,而是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成长,通过与语言的接触,修正、修补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创造新的观点与思想,使语言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项目。
《星洲日报·东海岸》28/08/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