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星期日

【126】多读少写对吗?

有教师告诉我,新课程推行以来最大的弊病是小孩子不会写字。问其故,他们说因为课程强调“多读少写”。我在网上搜索过,发现倡导小学生“多读少写”的并不多见,倒是电脑编写程序用上了。过去,我只知道中国的新课程倡导“多认少写”,那是经过学者研究儿童的识字情况后,得出“识写分流”的结论才提倡的。主要原因是“识写结合”会让写字拖慢识字的速度,延后孩子进入自主阅读的时间。

老师又解说是课程发展司华文科科长说的。我请问科长,科长说这是个误会。他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过去很多老师没有真正教阅读,而是让学生习字、组词、造句、答题、抄写。“读”本来就是新课程的着重点。语文技能该兼顾听说读写,从来没有人要学生只顾其一而丢弃其他技能。如果善于指导,读后可以写很多东西,但前提还是一定要先读懂读透教材。

老师再辩说因为没有教过的字,学生不会写啊!这我可要吁请老师反思了。课程规定小一学生要会认560字,写275字,如果每个字都要教认教写,请问要用多少时间?一节30分钟的课,正常的情况可以教4-5个字,275个就要55节课,如果每周用1节课教写字,周数都还不够。可见,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教写的,老师该教的是写的方法。

中国教师周其星说:“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会教孩子书空,会辨字组词,会听写训练,会看拼音写词语,会查字典,我们以为音形义都兼顾了,教好了,孩子们只需要反复训练巩固强化就好了,于是,识字教学变成了机械、单调的重复操作,孩子累,老师也累。”我们的写字教学不也掉入类似的窠臼,该作检讨?

写字教学该注重教方法。从最基本的笔画笔顺,一直到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正确、均称、整齐并有一定速度。学生在写字的过程,应该养成辨析字形的能力,这包括知道哪里起笔,哪里收笔,如何安排字的书写空间,哪个部件该大,哪个部件该小的组合等。教方法就是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原理,学生日后看到字就会自己辨析自己写,不需要老师再教。

写字是书写的基本功而已,不该滞留不进。孩子掌握写字的能力后,该鼓励他们学习用文字表达。“写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强调。从写字过渡到写话再写作,目的是让学生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习语文肯定要多写,岂能只读不写?

《星洲日报·东海岸》31/12/2017

2 条评论:

  1. 谢谢讲师们让我懂得如教学生写字 :)

    回复删除
  2. 不客气,其实我只是提了概念,没有提方法。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