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星期三

【194】再苦不能苦孩子

很多人错误诠释了“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含义。他们把本来是对当权者说的话,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于是处处护着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一心就是怕孩子受苦。他们矢言再怎么辛苦,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凡是障碍孩子前进的,他们都会努力将之扫除。

我不是在这样的“幸福”中长大的。至今我犹记得第一天上学的情形:爸爸安排我坐校车上学。到了最靠近的一所学校,人下车我也下车,却被司机拦住了,我只好讪讪坐下。校车走了好久,大伙儿都下车了,我的学校还没有到①。我是最后下车的,若非爸爸在校门口等我,相信我一定放声大哭了。课间休息时,没有人告诉我该做什么。我便坐在一棵大树下,把妈妈给准备的面包拿出来吃。一位当老师的远房亲戚②过来看我,见我有东西吃便就走开了。

上学第一天的印象,就留下这两个终生受用的经验。回想起来,真庆幸爸爸当年是如此训练我。

今天的孩子,大多由父母亲自载送,校门口还有校工开车门,有些校长老师还要刻意在校门口迎接,以示亲善。课间休息前,坐满食堂的是学生家长;学生出来后,家长让座,站在一旁守候。若学校不让家长进入学校,更会蔚为奇观,篱笆旁站满等候着的焦虑家长,就只怕误了给孩子送食物的时间。

我有些学生更加表现出当母亲的伟大。孩子入学后,她们毅然辞职,当起全职母亲。问她们为什么,说是孩子的童年只有那么一个,要好好陪伴;孩子上学后,更是马虎不得,兼当家庭老师了。

我尊重这种做法,却难以苟同。生活不是要靠自己去体验的吗?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铺好前方的道路,乃至替代了他们的位置,挡掉本该是他们的生活体验?

孩子是要自己过生活的,今天不让他们吃点苦,日后他们应对生活的能力反而薄弱。不要代他们化解生活中的难题,而是顺应情境教会他们生活。我自己曾经这么走过,我也让我的孩子如此生活。

教过我孩子的老师应该很庆幸,我从来没有到校找他们的茬。不是我怕老师,也不是我怕报应③,而是我更注重孩子如何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世上不是只有好人,要学会跟不太好的人相处,这才能丰富阅历,体会到真生活。遇到逆境吃点亏,也是一种成长。

我始终相信只有走过才是真实的,走过了才留下痕迹。让生活的痕迹苦乐参半,人生才会平衡。

《星洲日报·东海岸》21/04/2019

注:

当年爸爸给我报读太平华联二校,校址在神庙街,即今天的太平独中。我住青屋区,邻家孩子大多都读校园借用福建会馆的华联三校(最靠近),一些受英文教育的则男的去St George,女的去Convent

印象中是廖桂芳老师,爸爸叫我称她“桂红姑”的,与董事长廖选芳先生有亲戚关系。我们都是大埔人。

我们在教育界常戏言小心报应。今天你是个不说话、不交功课的学生,日后你就会教到这样的学生。


1 条评论:

  1. 我第一次上学并没爸妈的陪伴。入学的第一天外婆载我到学校放下就走。自个儿找班,自个儿进班。放学后烈日当空,得自己走2km的路回家。曾有一次放学时下起毫雨,隔壁班同学爸爸有车子载送。我啥都不想就说:叔叔可以载我回家么,我是炒果粿条小贩的女儿。(当时,炒粿条小贩,好像无人不知 呵呵)这些,都不是我父母教我的。回想起来,我胆子不小。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