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耶诞前夕看到一则通告,优大校长尤芳达教授将巡回各地演讲,谈AI与教育。尤教授学识丰富,是国际知名学者,难得他抽空赴各地演说,是该大力支持。纳闷的是:关丹竟然不在名单内。
我发短信给尤校长,要求他到关丹来。他说行程很密,不过农历新年前还有一个空档,只是担心年关将近,听众会不方便。我二话不说,马上和他敲定这个档期。
跟着是和主办单位接洽。原来陈嘉庚基金会发起教育大讲堂,是希望聚合民间组织力量联合办讲座,让教育普及,学术民间化。他们承担主讲人的经费。这个概念很好,应该予以支持。于是,我联络彭亨董联会和校长职工会彭亨分会,希望他们和我们联合主办。两个组织的领导人也是二话不说,便答应了。这实在是社区教育的大幸!
陈嘉庚先生是万众景仰的慈善家,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比他的全部不动产还多。他深信“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所以“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有志之士希望传承嘉庚精神,于2013年成立基金会,通过“嘉庚学堂”办课程,“教育大讲堂”办讲座,“纪念堂”作为定点宣扬嘉庚精神。这是以行动普及学术,推广教育的可敬志业。
这让我想起90年代中期,我亦曾在关丹办过“清凉社会大学”。当时,我在阅读季羡林教授的回忆录时,深受他提到的德国教育启发。德国早年便做到人人都可以上大学,听专家演讲。但若要文凭,大学把关则很紧,非得下工夫做研究不可。这样的开放大学门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认知水平,鼓励学者走出象牙塔讲课,则有利学术和知识的普及。
“清凉社会大学”办过五次课程,每个课程10小时。林水檺、林纬毅、林心光、何国忠、章维新等教授学者曾应邀到来讲专题。为了普及教育和学术,我们只收费RM50;但我们却也不能不尊重学术,所以我们给予讲员1小时RM200演讲费,交通和住宿另予津贴。
可惜这个活动后来因社区的反应不积极,停办了。现在看到更加有势力的组织承办这样的活动,内心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
多以行动来代替批判和谴责,将有利提升民众的素养,促进国民的团结与和谐。
《星洲日报·东海岸》19/01/202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