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7日星期一

【234】鼓励中学生读金庸

我问中学生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吗?他们竟然不确定我问的是什么,对金庸二字仿佛很陌生。再问他们听过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吗?他们却非常肯定地点头。原来信息时代的青年,有大数据却缺乏深度学习,所知的多是浮光掠影,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坊间流传“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在我们那个时代确然如此。那时金庸小说最为盗版书商喜爱,就连租书店也供应山寨版图书。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金庸笔下的人物愈发普及,人们认识他们大多通过电影、电视剧,再来就是电玩。

21世纪初,中国境内境外纷纷把金庸小说纳入中学教材,北京选《雪山飞狐》,港澳台、新加坡都选《射雕英雄传》。与其说这是金庸小说的“被发现”,不如说这是一种趋势,一种要抗衡庸俗化的趋势。

小说人物家喻户晓不一定就是好事。孙悟空是华人社会通用的代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孙悟空。但《西游记》是如何构建人物,小说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价值又是表现在哪里,却少有人问津。结果,大圣爷莫名其妙上了神台,为众人所膜拜。有趣的民俗学对民智的发展不见得有贡献。

通俗文学固然俗,背后却有特殊的创作意识和文化传承。金庸小说是做到形象与理念结合,阐发着不同的人生境界的。郭靖、杨过、张无忌恰好代表传统思想中儒、道、佛的侠义理念,这岂不耐人寻味?

把金庸小说纳入教材,教师可引领学生怎样读经典。它可以教得很“大”,如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也可以教得很“西方”,例如从文艺复兴和古典美学的角度,探讨金庸小说的艺术手法;还可以教得很“实”,例如追问“你喜欢小说中哪个人物?”“如果你来创作,你会让乔峰死去吗?”等。

AI时代,我们要给学生的不只是大数据,更要帮助他们学会深度阅读,以打开视野,建立实用的三观。

通俗文学的价值之一,就是可以被如此利用。

《星洲日报·东海岸》27/01/202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