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259】我这样上网课

我给中学生上的网课,信息量是很大的。这是基于几个考量:

一、线上的课可以储存,可以重播,不像课堂上课,一个跑神就无法追回了。我把信息都发在课件上,好学者下线后可以重看,以理清还没有把握的观点。线上教学如果只听一次就不想再听,那是直播通告。

二、我再三提醒学生,这是信息时代,他们上课时要得到的不是知识(毕竟知识在网上很轻易就可以搜得),他们要的是学会思考。我的课是在示范,展示我如何发现问题,会追究哪些问题,如何寻求解决之道等。

例如我谈屈原,不只是告诉大家人物的背景、时代的状况、主角有啥贡献等。这是任何搜索引擎都提供的资源,自己看,不需我赘述。这些基本材料我只是展示,之后便引导大家思考相关的问题。如司马迁是叙事高手,写人物像写小说,有丰富的情节;何以屈原传却不是如此?司马迁夹叙夹议,评论比叙事还多,这是为什么?

再者,司马迁在屈原传,多抄录屈原的诗作,这又是为何?至于屈原何以投江,是不是懦弱的表现,这肯定要梳理。只是,我选择告诉学生的是根据文本和其他文献,并不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和理解。我尽量尝试让资料说话,不是“我”说话。

三、这样做是有针对性的。心理学说成长受着遗传、成熟、学习、环境四大因素影响①。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环境。我们现在给孩子们怎样的环境?大概只有电玩、虚拟世界。我们早把自己的文化精髓扫出门,认为那是外国人、古代人的东西,既不属于我们,而且已过时。中华民族不了解祖先的思想,不站在他们的高度继往开来,还能够挺胸捍卫华夏?华夏文明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衣着和饮食,不够!文化遗产还有更深的层面待探索。

要怎样才能向新生代传授这些?背书吟诵,还是鼓励他们去文化学院(若有)?现今的电玩引用了很多古人的名字和事件,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学习吗?

我大胆尝试的是:让他们一边吃零食,一边看屏幕,让孔孟老庄、儒道佛墨、屈原贾谊化为data输入他们的脑子,再通过深度学习把这些密码转变为有用的东西。

我,还在努力着。

注:
① 我曾写过文章叙述这四者,请看天花板的格局

《星洲日报·东海岸》19/07/202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