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158】惊出一身冷汗

《走近古人》系列文章结集出版了。

我在序文中提到过去没有出书的欲望,因为“没有什么新观点,陈腔滥调的,何必浪费资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言下之意,文章得以付梓出版,我对自己的作品还算是满意的。

在书本的推介礼上,同是南京大学毕业的余历雄师兄在演讲中提到了古人焚稿的事件,例如薛雪《一瓢诗话》说:“范德机云:吾平生作诗,稿成读之,不似古人即焚去。余则不然:作诗稿成读之,觉似古人,即焚去。”这叫我忆起古书一些焚稿情节,手心开始冒汗。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曹操焚稿一事。

话说杨修曾把曹操所著的一本密藏兵书向张松炫耀,不料张松翻毕却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岁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还言之凿凿的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著,曹操不过剽窃而已。杨修把事情告诉曹操,曹操惊讶不已,以为“莫不是古人与我暗合”,便下令把书稿给烧了。

这是小说家之言,不是正史。但是却突显中国文人的素养与内涵。文人贵在创新有主见,决不能容许自己有“与古人暗合”的地方。

小说家之言不是凭空杜撰。南宋徐度《卻扫编》写了一则关于王安石的轶事:话说王安石某次用餐时,挚友刘贡甫来访,便请他先进入书房等候。贡甫看到桌上有文稿,是王安石论兵之文,便暗中记下其内容。王安石饭后接见,问起贡甫近日有没有文章写就,贡甫说:“近作《兵论》一篇,草创未就。”于是便把内容说出。王安石没有察觉友人使诈,听后默然良久,把自己砚下的文稿给撕了。徐度评述说:“盖荊公(王安石)平日论议必欲出人意之表,苟有能同之者,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这是多么严谨的创作态度。古人文章能够流传,就是因为这种精神不灭。这时候,我的额头已经冒汗。

其后,余历雄在讲座中又引述宋祁的话说:“每见旧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烧弃。梅尧叟喜曰:公之文进矣,仆之为诗亦然。”(《宋景文公笔记》)跟着随口问我:“文章结集出版,一定对原作有所修改吧?”还不忘记引述欧阳修文章写好后,“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的典故提醒。

这时候,我已经是惊出一身冷汗了。因为我抱着敝帚自珍的心态,没有再修订文章,便赶紧付梓。过去,我是抱着“水涨船高”的心态处事,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在很多事项上,回望过去,还有感到已经超越的进步感觉。独有写文章这一块,竟然疏忽地以为至少还是所引用的是古籍,言论足立于不败之地,不必太担心。却没有想到材料固然已有,却还得细心组织应用,才能够写出好文章。要把文章结集成书,尚需更加慎重才是。

我同意梅尧臣所说:只有发现自己的文章惨不忍睹,才算“公之文进矣”。
希望我很快会舍得把《走近古人》烧了!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10/10/20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