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星期四

【331】古人不争今人争

小学三年级课本收录了一篇《图画文字——甲骨文》。有人提供了附加材料,说明甲骨文是于1899年由山东的古董商人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这段文字有很多错误。首先是王懿荣(1845-1900)本人并非古董商,他出身官宦世家,精通金石学,曾三任国子监祭酒。八国联军之役拜京师顺天团练大臣,因不愿投降洋人,自杀殉国。

有关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说法,有不少文献支持。例如刘鹗《铁云藏龟》的自序(1904)说:“庚子岁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厚价留之。”又如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说:“1899年,有学者名王懿荣,到北京某药店买龙骨,得了一块有字的龟板,见字和金文相似,就问来源,并许再得了有字的龙骨,他要,价每字银一两。回家研究所得,王廉生(王懿荣)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还有汐翁的《龟甲文》:“文敏(王懿荣)病痁(疟疾),服药用龟板,购自菜市口达仁堂。铁云(刘鹗)见龟板有契刻篆文,以示文敏,相与惊讶。文敏故治金文,知为古物,到药肆询其来历。言河南汤阴安阳,居民掘地得之。辇载衒鬻,取直至廉,以其无用,鲜过问者,云云。”

这些文字之中,尤其受到关注的是汐翁的。该文刊印于1931年7月5日北平《华北日报》。究其内容,多有疏漏之处,出得晚却记得详,故不为后世所重视。

后来天津学者王襄在1933年《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发表的《题所录贞卜文册》提到:“前清光绪己亥年,河南安阳县出贞卜文。是年秋潍贾始携来乡求售。”沿着这条线索人们发现早在1898年,潍县的古董商范寿轩来王襄家,提到河南汤阴发现刻有文字的甲骨,王襄友好孟广慧认为可能是古代的简策,于是促范寿轩前往收购。翌年秋,范寿轩买了一批甲骨带到天津,王襄和孟广慧各自收购了一些。其余的甲骨,范寿轩带到北京,又卖给王懿榮。王襄后来陆续在北京、天津购买到四、五千片甲骨,稍后还出版《簠室殷契类纂》。

王襄写过一段“马家店买骨”,后来收录在《王襄著作选》中,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出版,还附上王襄的真迹。按王襄的记述,他是和孟广慧、王襄的弟弟著名印家王钊(雪民)、画家马景会(嘉桐)等人前去天津老城“西门外马家店”看甲骨片。这是很珍贵的一段史料。

何以王襄20年代出版甲骨文专著不提,后来却为文回忆?南开大学教授朱彦民分析得好,20年代甲骨学的研究还不成规模,对于谁先发现甲骨文这样一个问题,当时人并没有做多少追究。到了30年代,先后有一些论文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于是王襄就在这时候的一些题跋文字中将此事原委道了出来,是很自然的事。

实际上在早期的甲骨学者中,对于谁是甲骨文的发现者并没有多少在意之处,即使是王懿荣、王襄、孟广慧等也不立文字,而是待后人评说。郭沫若有段话甚有意义,他说:“此人(指加拿大人明义士牧师)颇以发现殷虚之第一人自负,库林(指法国人库寿龄)亦颇以甲骨之发现者自居,然事实上小屯之得以考证为‘洹水南之殷虚’是罗振玉氏,而甲骨之第一发现者则当为潍县之范商,更广义的说则当是小屯的农民。第一第二之争,殊觉是无聊的意气。”

古人不争今人争,这是饶有趣味的一件事。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25/03/20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