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332】甲骨文不是图画文字

看到小学三年级课文《图画文字——甲骨文》时,甚感兴趣。从题目看,这应该是一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什么是甲骨文。要写好这样的说明文,难度很大,一来因为这是很专的一个课题,二来要如何作深入浅出的表达。

看了内容后,才发现文章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作者只是借题发挥,要介绍的只是汉字的造字法。结论中的一句“古人真不简单”也不是针对甲骨文的开创,而是古代汉字的发明人。

甲骨文是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挖掘出来的龟甲或兽骨上刻的文字。被学者鉴定是殷商时候的文字后,人们不断挖掘,据甲骨文学者胡厚宣先生的统计,被发掘存世的甲骨片有十五萬四千片(《90年来甲骨资料的新情况》),数量庞大。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学界普遍认为那个时期社会依然迷信,无论大小事务,都会占卜,问过鬼神,然后将所问的事刻在甲骨上。就像《礼记•表记》所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那么大量的甲骨片,自然提供了众多的文字,据统计约有4500个单字,学者们通过比较猜测,解读了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字。因此,我们相信,这比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就该有文字了。

根据学界的探讨,文字的发展规律是“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图画文字是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字,顾名思义它是画出来的文字,如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字;表意文字在英语称ideograph,是由两个古希腊词组和,一是idea(概念),一是grapho(书写),直译就是“书写概念”。现在我们看到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甲骨文,也是同一个系统。

文字学家梁东汉先生说:“早期的图画文字是图画形式的文字,它比后来的象形字更‘象形’,更多图画的色彩。”(《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我们看到的汉字(包括甲骨文),已经是线条式的文字,“图画形式”的文字并不多见。由于甲骨文数量多,我们因此推定它是已经接近成熟的文字,是有一套系统在运行着的。在甲骨文之前,中华民族应该还有一套或多套的文字系统,当然包括“更多图画的色彩”的“图画文字“。

把甲骨文当成是汉字的源头是不正确的,把它当成是图画文字,也有斟酌的必要。甲骨文的价值是在于它是出土的文物,加强了历史的可信度,也把中华民族使用文字的确证年份提早了近千年。

何以甲骨文那么迟才被发现?实际上,学界也提出质疑,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甲骨文应该发现得更早。例如北宋以來就不断发现商代的铜器,出土地点也在殷墟一带,因此在千百年前就有甲骨出土是有可能的。但大规模、有策略性、有系统性的发掘甲骨片,却一直到19世纪末才产生。

历史的探索是多变且有趣的,如果我们一直局限在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历史就变成了死的学问,学习的人也只能够瞎记硬背,仿佛就在咀嚼鸡肋般,既无味却又不舍得丢弃。

原刊:《星洲日报·东海岸》30/03/20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