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语文教学如果只落实在语言的实用技能上,那语文的学习将是贫乏枯燥,成为“无源之水”。要找到“源头活水”,则必须加强文学教育,因为文学承载量大,古今中外,兼收并蓄。
倪教授进一步阐释:让文学教育和语文重新结合,并非只是美国或中国为之,日本倒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日本的教育改革重点就是让儿童及早接触文学教育。可见,把文学和语文合一是国际教育界的普遍做法。
我国教育部在这方面也敏锐感受到,2001年我参加过一个把各语文教师召集在一起的课程,探讨的就是如何把文学纳入各自的语文教学之中。
不知情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语文教育就应该恪守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有别于文学教育,二者不能混而为一。
这不禁让我想到佛教中的“指月之喻”。《楞伽经》中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是说有人用手指指月,愚痴的人傻不楞登地欣赏手指,却不会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向明月。佛经里的文字好比手指,我们要看的不是这些文字,而是顺着这些文字去领会生命中的智慧,得到解脱。语文的学习何尝不也如此?我们该灵活学习语文,不该执泥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中;我们要顺着手指观明月,也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它所承载的智慧。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更加不该当作一门学科来学习。且让孩子们更加自然地、轻松地、有趣地学习语文,通过语文本身潜藏的机能,去感受语文的魅力,由此而爱上语文。文学是美学,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育元素。
《星洲日报·东海岸》27/09/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