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学别于二语教学的关键处是:母语是用教材教,而二语则是教教材。前者把教材当着是手段,以完成更高的学习目的;后者则把教材当目的,以教会教材为任务。
教材可以分为课内的和课外的。课内指的是在上课时间进行的,课外则是课余时间另外安排的。不管是课内和课外,母语教师都得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有趣的教材才有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力量。
以阅读教材为例:二语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和语文知识,相对而言,它的可读性并不那么重要。二语教学的课程,是先列出学生要学习的词汇,然后再利用有关词汇编写课文。只要成文,合乎规范,就是良好的阅读教材。
母语教材的要求相对要高,更注重课文的可读性。除了一些实用性的文章外,该特别注意经典儿童文学的选编。其作用就是让儿童浸淫在优质的语文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建构自身的学习需求,逐渐拔高母语的掌握水平。如果教材是干巴巴的一堆文字,便失去了学习的魅力,学习将会是一种痛苦。
再说听说活动。二语教学的听说活动也是以掌握规范的语文为目的,所以只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把握听说的技巧,就算完成任务。哪怕只是相互请安,询问信息,都是良好的教材。母语教材则不然。它得具备另外一种动力,让学生在接触时有“我要说”的冲动, 敢于表达自己,别于二语的“要我说”。前者要求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以合乎语法规范;后者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即使是写作也是如此。二语教学以完成一篇合乎规范的作文为目的,有一定的套路和模式;母语教学则注重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做到我手写我心。
至于课外的教材,则包括一切与华文华语的使用有关的活动,兼具实用性和人文性。例如举办写作营、阅读营、故事分享会、童诗创作、文化周等都是。二语教学办这些活动,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激发学习该语文的兴趣;母语教育则让学生有机会在自己的母语活动熏陶中成长,自然地担当起传承文化的使命。
《星洲日报·东海岸》22、11、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