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我觉得甚有意思。
俗话说“开卷有益”,这只是就一般的通俗说法。如果不善于读书,开卷反而有害。就像吃饭,虽说“能吃就是福”,但乱吃一通,恐怕难逃“病从口入”,要经常给医务所缴费呢!
今说三点会生痰瘤的读书习惯。
一是傲慢。读书本来是很个人的事,你多读两本书,长了知识,那是你个人学识的增长,与他人无关。如果读书变成了炫耀和张扬,读了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本小书,便像母鸡下了蛋般唯恐天下不知,那是没有意义的。其实,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本是越读越薄的,要能消化,要学以致用,要把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才有意义。如果只是要炫耀,想表现自己高人一等,用于和他人辩驳,还是别读书好。
二是通俗。善于读书者,一定会选择性地阅读,而不是如饥似渴的,什么书都看。有句老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往往被曲解成读书没用,还是听专家说话比较实在。我却觉得这里头大有玄机。读书,如果不善于抉择,什么都看,杂七杂八的,真读了十年八年,还真不如看一部经典之作。专家一句话,仿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所以,我教学生涉身一个领域,必须先做广泛地涉猎,了解这个领域有哪些专家,写过哪些专著,然后好好地把这些著作都看过。这样会少走许多冤枉路。这不是迷信权威,而是敬重学术,因为真正的专家不是被吹捧出来的,他们曾经下过深厚的功夫,加上实证,阅读他们的心得,实是探骊得珠。
三是功利。读书本来首重学以致用,但是功利的观念往往造成一个人读书只想让书中的语言为己所用,并不管它对别人是否有用。今人读书,往往不是真读书,而是查找资料,查找对自己有利的资料以便引用。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而不过是把别人的观点为我所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着实多读两本书,永远比急着说话要好。
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多长精神,不生痰瘤。
《星洲日报·东海岸》03、01、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