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给我看一年级的考题,是阅读测试题。篇章近百字,读后回答七道问题,其中有“写出小老鼠当时的心情”,还有“小老鼠最后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本试卷的第22-25道题。显然,这是按照UPSR的考试模式出的题。
看了以后,我想起我的学生实习时的教学。那堂课,他教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是辨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本来,要确认学生是否能够辨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拼读,例如读出po和bo,de和te等;可是,我的学生在考查时,却是让学生根据所派下的汉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这些汉字包括坡、播、得、特等。考查方法与教学重点不一致。学生如果不会答题,或者无法读准字音,是因为他不认识那个汉字,并不是不能把握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同样的道理,UPSR考试最大的转变是重视阅读力的考核。学生学习了六年,要来个总结式的测评,无可厚非。这样的考试模式适合在一年级进行吗?要求一年级学生在指定的时间读那么多文字,还要书写作答,如果学生答不出或写不完,是表示他的阅读力不达标吗?
我明白校方用心良苦,提早让学生习惯六年级统一考试的出题方式,及早学会答题技巧。可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学生有帮助吗?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曾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他把学生的学习划分为三个圆圈:内圈是学生所能做到的,最外圈是学生做不到的,中间的圈则是学生在指引下做得到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引导下做到他可能做到的项目,即为“最近发展区”。一个好的教师,是有能力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学习的。一直把学生导向不可能区域的,会挫败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如此,则使他们厌学。
教学是如此,考试不也是如此?形成式测评是要查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习的,以检视教学效果;总结式测评则是要区分学生的能力,以让教育执行人另作规划。前者会有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达致,后者是比较之下才可以区分高低,分数只是一个参照,八十分的意义是在比较之下才知道是高分还是低分。小学一年级的考试,何必要做总结式的测评?重视学生的成长,给予形成式的发展测试,不是更可以帮助学生吗?
更有趣的一件事是,一年级的监考老师往往发现,学生答题很快,凭直觉,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作答完毕,他们坐在那儿发呆,很想走过位找人说说话。即使老师提醒他们要检查答案,重读试题,他们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一年级学生该有的本性不是吗?真要自小就把他们磨练成考试机器?
《星洲日报·东海岸》11/09/2016
赞同!👍
回复删除目前低年级的华文课本不都是有类似的内容吗?而且UPSR也很多这样的问题。身为老师的我们其实应该进行教学或进行测评呢?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