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星期五

【佛7】死后去西方?

何振森居士逝世的消息传开后,很多留言写“往生西方”,其中还不乏佛教界大德。我为此感到纳闷。学佛人一定要去西方吗?

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在佛教中是后出的思想。晋朝后译出的《阿弥陀经》①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功德庄严,并称可凭诵念弥陀名号往生。佛教向有依靠自力修行的“难行道”,和依靠他力的“易行道”之分②;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是易行道③。其实佛教流传的其他净土如阿閦佛净土、药师净土、弥勒净土等,大多是难行道,没具备足够的福德善缘还不能往生。

近世人们接触面广,认识了各大宗教,但往往却不求甚解。不少佛教徒把西方净土等同天堂,甚至把它视为是佛教徒的最终归宿。

何居士曾送我一幅联——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④。这是提倡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的话,虚大师倡导的不是往生他方,而是把人间打造成净土。追忆何居士生前所为,他正是人间佛教的奉行者。

佛教核心教义是缘起。缘起则不会有开始和结束,每一个点都是开始,结束意味著另一个开始。我和何居士共事三十年,我深知他对佛教事业,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一个任务完成,另一个任务随即开始,从没想过功成身退,责任已毕。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何居士的精神是远远超过他的身躯所能负荷的。肾是他人捐赠的,心跳要借助起搏器,动手术后伤口不能癒合,这一切都不阻挠他的奉献。

这两年他的身体更不济,走路会气喘,说话中气不足,但他依然心系佛教,从不松懈。我们以普贤菩萨“请佛住世”的心态,要他多留几年;他也凭意志配合,展现超强的生命力。

抗争到最后,因为不能排便而要切直肠。医生说存活率只有三成,他说无所谓,有一线生机就一试。弥留之前,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住ICU了。

人死后去哪里?经典说:“随重或随习,或复随忆念。”一般人不会造重业,所以更多时候是平时积习的信念决定我们的轮回。以何居士生前所为,你相信他会要去极乐世界吗?

死后的世界毕竟无从探索,也没有人会回来分享经验;但我们确切知道的是:何振森爱教护教的情操依然存在,他的精神会延续着。

《东方日报·龙门阵》01/03/2019
注:
① 今存阿弥陀经有三部,分别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唐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其中以罗什译本最为普及,为现今寺庙唱诵所采用。其后发展的净土宗则有五经一论,即《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华严经》《楞严经》和《往生论》。
② 《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③ 北魏昙鸾(476-542)《往生论注》曰:“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④ 太虚大师1938年写《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提及:“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其后流传的,多写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