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5日星期日

【212】为什么强调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于2011年采用“标准课程”后,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阅读时间增加了,占语文总课时的四成时间。

这个做法与国际教育变化接轨。国际经合组织(OECD)于1997年推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测试时,就列“阅读”为其中一项测试项目,与数学、科学齐头并进。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他们测试的不是英文的驾驭水平,而是允许各国以自己国家的语文进行测试。他们更加重视的是一个人的阅读素养,能否通过文字获取准确信息,开展思维。

PISA阅读力测试并不只是对阅读能力的总结性评估(Assessment of learning),而是提供信息以促进阅读(Assessment for learning),并注重自主学习(Assessment as learning)。官方发布的文件涵盖对阅读的要求,内容多涉及如何提升阅读素养(Reading Competency),多于阅读技能(Reading Skills)的把握。许多国家在PISA公布成绩后,都随机调整政策,以加强国民的阅读力。例如最近我们听日本教授主讲日本的语文教育,她便提到日本曾因为PISA排名下降而总动员调整教育策略,改进排名。可见PISA深具国际影响力,而他们所发布的指南参考价值很高①。

PISA的目的是要测试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反映着青年必须掌握的学习能力。阅读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讲究大数据的时代,若不具备阅读力,更无法断定信息的真伪、好坏、优劣。

作为教师,我们关心的是在应运这样的一个时代,阅读教学中该教什么和怎么教。根据PISA的指南,阅读素养不能只靠字词句的把握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本有更深入的解读,包括整体感知、推测弦外之音、评价和鉴赏,并能与真实生活挂钩②。

要做好这点,我们对文本的要求就相应提高,不应只满足于一个文本。把课文当圣经教,提炼其教育意义,欣赏其优美文句的教法已经过时,因为学生只能接受,不能质疑,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学生该被训练成具有批判意识,阅读时能够发现问题,并有能力解决问题。若课文无法满足读者,教师该善于提供更多类似文本,或采用文本对读方式训练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我们鼓励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并在思考中强化阅读力。

过去语文教学过于偏重语文基础知识,即使有阅读教学,也不过是个手段,目的还是认识字词、积累词汇。这造成学生的阅读力偏弱,不要说没有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即使是能力也颇受质疑,小学生留念毕业后,可能还没有真正读过一本书。

语文教育是时候做出调整,更加注重阅读了。

注:
① PISA每3年更新文件。您可以只挑选Reading Literacy来看。这是最早的一份指南,1999年的:
https://www.dropbox.com/s/3fsvebjogr1rhmt/PISA%201999.pdf?dl=0

② 可参考PISA应试指南:
https://www.dropbox.com/s/dbegok223kx0t8m/PISA%20%E9%98%85%E8%AF%BB%E5%BA%94%E8%AF%95%E6%8C%87%E5%8D%97.pdf?dl=0
《星洲日报·东海岸》25/08/2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