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

【佛1】我不是顿悟的料

“顿悟”是汉传佛教流传开来的说法。相传是支道林最早提出。他主张修行到第七地即证得无生法忍,可以断一切烦恼、成就修行。稍后的竺道生则认为只有进入十地,才算顿悟佛性。两人看法不尽相同,但都主张修行是跳跃式的进程,不是渐进的。

现代人对顿悟的认识,多源於六祖慧能大师。六祖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因此主张识自本心即可契证觉性,达诸佛理;不以打坐敛心为修禪之道,强调行住坐臥无非佛法。这一主张使禪宗在中国开枝散叶,蔚为大观。

我是钝根者,领悟力不强,不敢奢望顿悟。生活中只好靠一股傻劲,花更大的力气去寻求成效,事业如此,修行也是如此。至於艺术素养则完全沾不上边。

某次在友人处练字,一名搞美术的印裔友人来访。他看我写字后,不客气地直指我是门外汉,连腕力都还不会用,更不用说驾驭那管笔。他的话语叫我信心大挫。可是,十余年来,我时而还是会用那笨拙的手练字,期望勤能补拙,一朝顿悟,写出一手好字。

你说我是自我安慰也罢,我就是持著这样的观念处世。我相信顿悟,相信若非豁然开朗般的大领悟,是无法大长进的;但我更执著渐修,觉知此事要躬行。我同意圣严法师所说:“渐是顿的成因,顿是渐的结果。”法师打譬喻说:“就如一个孵了二十来天的鸡蛋,如因小鸡无力挣开蛋壳,经母鸡轻轻用嘴一啄,小鸡便会脱然而生,並且生气盎然,但这母鸡的一啄,也是最后一缘的助成。”

这样的一种认识,是我接触佛教后就產生的。后来我到南京大学读博时,对老师治学的主张很容易便领会,並坚定不移。老师说:“治学要靠两条腿走路——文献和文艺。文献学是基础,让我们说话有根据,不作空论;文艺学靠才气,让你可以在文献中领会出新意境。不过,要兼顾很难,我认为如果兼顾不来,你们要坚守文献学,那是让你踏入学术的基础功,助你立於不败之地,不至於华而不实。”

悟不悟实不能强求,但踏踏实实做事却是学佛者必须做到的。通过渐修扎实基础,才有资格期待悟的因缘。

《东方日报·龙门阵》18/01/2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