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学生说说他们学习华文的经验。
一位学生说:“我从小就喜欢阅读,总是找小说来看。结果,小学考试成绩总是比不上同班同学。可是上了中学,我的成绩却比他们好。更显著的是,我喜欢华文的意愿一直没有改变,他们却开始厌倦,就连中五也不愿再报考华文。”
这个说法挺能反映我国华文教育的实况。
过去小学的华文过于偏向二语教学模式,注重语文知识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考,可以凭记忆获取高分。这名学生输在起跑点的原因就在这里。实际上,他因为勤于阅读,语文素养已经超过同年龄的人,只是不会应考。上了中学,他的语文能力才逐渐显露出来。相对的,那些在小学靠死记硬背的,根本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上了中学,不再有华文学习的环境,心理上便容易抗拒,最终放弃。
中国有更极端的例子。有一名小学生因病住院,无法到校上课。母亲请教了老师后,就买优秀的儿童小说给孩子在病床上阅读。数个月后,孩子回到学校,语文能力竟然超越同班同学,叫勤于教学的老师难堪。
母语是习得的,只要有语文环境就能自然生成。阅读就是上好的语文环境,尤其是阅读优质读物。二语得要学习,得遵循“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规律,过程免不了要靠记忆背诵。如果在掌握一定的语文规则后,不转换为习得,学习二语便将会是一份苦差。
上述学生的案例,正好说明这种情况。我的学生用母语学习的方法学习,虽然输在起跑点,却笑到最后。他的同学用二语的方式学习华文,结果最终选择放弃。
语文测评的方法,也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方式。考试注重规范,注重知识,学生就会死记硬背;考试注重语文的表达能力,考生学习便没有压力,可以按照兴趣,在不自觉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华文老师教学必须用正确的方法。若按照二语规律,要学生死记硬背,恐怕也要扼杀了许多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让华文提早宣告死亡。
《星洲日报·东海岸》13/01/2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