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星期日

【203】小学需要读写教育

大英帝国百多年前给我们盖了学校,也建立了一套教育制度。他们走后,我们继承了这个珍贵的遗产,让全民得以继续受完整的教育。

拥有主权后,政府做了相应的调整,包括改变教学媒介语,确立教育大方向,修订课程内容等。这些调整是必要的,无可厚非。不过,我觉得有一点亟需调整的是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不管是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我们都延续了 “英语作为二语教学”的模式教学,把母语当二语教了。

英国人来这里教我们,得用二语模式,因为在他们眼中我们都是“外国人”。但是,面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岂可搬他们的那一套?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而不是在从基础开始学习语文。

在西方,语文教育专指外语或二语的教学①。但是在汉语圈,语文教育却泛指任何语言的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②。我国也是倾向后者的观念,没有明确分清楚母语和二语学习方法的差异。犹记得我们编写国小华文的师资培训课程时,我们最初建议用“华语作为第二语文教学”(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TCSL)被上局否决,他们说华文在我国不是第二语言,如果要可以采用“华语作为第三语文教学”。我们谈的是教学法,何来第三语文教学法?这是立足点的差异所致。

邻国印尼对语文教育反而有更加清晰的概念,他们不止提出语文教育是二语或外语教学,而且指明是当作一个科目来学的③。当作科目学习,就有具体的学习内容,测评也是针对这样的内容而设计,例如同义词反义词,语音辨识,ABB词语结构等。很不幸的,我们的小学母语就是如此教学和评估。会考经常引发的争议,就是“不在课程范围”,“老师没有教过”等,没有把母语当成一个整体概念,借助它去认识世界和人生,提高个人素养,而是知识性的学科,有很多具体的技能要掌握。

西方把母语学习称为Literacy,中文正名是读写教育,因为教学的内容就是以阅读力的培养(吸收/内化)和文字的表达(表达/外显)为基础。听说能力在母语教育中是自然生成的,不必刻意训练,在阅读和书写中就不断地强化听说能力。可是,我们长期都根据听说、阅读、书写三大技能分类。例如听说的课标有“正确地使用礼貌语言,能根据对象,情况和场合,有礼貌地说话”;落实课标的活动包括向家长请安,向老师提出要求等。这些活动和内容,不是本该在生活中自然学习的?怎么当成是母语学习的要求了?母语该学习的应该比这个要高,例如阅读一个有礼貌的小孩儿的故事,书写如何在某个场合展示礼貌等。

注:
① Language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acquiring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② 語言教育,泛指任何語言的教導行為與學習行為。
③ Pendidikan bahasa adalah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bahasa asing atau bahasa kedua. Pendidikan bahasa merupakan cabang linguistik terapan. Pendidikan bahasa dapat diberikan sebagai salah satu mata pelajaran pada sekolah umum atau melalui suatu sekolah bahasa khusus.

《星洲日报·东海岸》23/06/2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